子夜歌十二首(其三)

不能识郎心,何用识郎面。

黄檗在深林,苦心谁得见。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霰]韵

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女子对爱情的困惑与无奈。首句“不能识郎心”,直接点出了女子内心的迷茫,她无法理解男子的真实情感,这为整首诗定下了情感基调——一种深深的不解与疑惑。接着,“何用识郎面”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即使知道了男子的外貌,也无法真正了解他的内心世界,暗示了情感交流的障碍。

后两句“黄檗在深林,苦心谁得见”,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女子的内心比作深林中的黄檗,虽然外表可见,但其中的苦涩与辛酸只有自己能体会。这里不仅表达了女子内心的孤独和痛苦,也暗含了对男子情感冷漠的讽刺。黄檗象征着苦涩与艰难,而“苦心谁得见”则强调了女子内心的复杂情感无人能理解,凸显了她面对爱情时的无助与悲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和情感深刻的表达,展现了女子在爱情中面临的困惑与挣扎,以及对真挚情感的渴望与追求。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触及了普遍的人性主题,具有较强的共鸣性和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1364)

于慎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字:可远
  • 籍贯:明山东东阿
  • 生卒年:1545—1607

相关古诗词

子夜歌十二首(其五)

欢游横塘岸,侬望长安道。

昔为同心花,今成断肠草。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皓]韵

子夜歌十二首(其六)

年少不为乐,夷犹欲谁与。

不见东门花,落地如红雨。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语]韵

子夜歌十二首(其七)

明旦沟水头,折柳牵郎衣。

郎心如流水,东去何时归。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微]韵

子夜歌十二首(其八)

谁令冰不寒,谁令火不热。

雨霜涂前除,侬思底得绝。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屑]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