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广胜寺东岩

年来百念如寒灰,老眼慵向时人开。

犹有爱山缘未断,芒鞋信步东岩隈。

东岩幽胜甲晋境,寒藤古木生苍苔。

谁凿云根泄海眼,惊波深泻如奔雷。

衲僧具眼觑天奥,作亭闯尔临渊洄。

亭中空洞纳万象,收奇揽秀无遗材。

倚阑清坐洗尘念,洒然冰雪涵灵台。

上方一目尽千里,劳筋未暇穷崔嵬。

百年名刹烬一炬,可怜金碧成蒿莱。

世间兴废岂足道,会看穹壤论三灾。

短生乘化不暂驻,须臾变化随风埃。

心知所历皆梦境,题诗漫识吾曾来。

下山一笑便陈迹,但见白塔苍烟堆。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翻译

近年来内心百感交集如寒冬余烬,老眼不愿再关注世间人事。
仍有对山林的热爱未消,穿着草鞋随意漫步东岩之侧。
东岩的美景冠绝晋地,古老的藤蔓和树木覆盖着青苔。
是谁在云根处开凿出缝隙,让海水涌出,波涛汹涌如雷声滚滚。
僧人慧眼独具,建造亭子立于深渊边,俯瞰万物。
亭内空旷,包容万象,奇景秀色无所遗漏。
倚着栏杆静静坐着,洗去尘世杂念,心灵如冰雪般清澈。
从高处望去,千里景色尽收眼底,但筋疲力尽,未能穷尽其峻峭。
曾经的百年名刹如今只剩灰烬,昔日金碧辉煌已成荒草。
世间兴衰变迁何足挂齿,只应以天地为视角,审视世间大灾大难。
短暂人生随自然变化而流转,转瞬即逝,随风尘消散。
心中明白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梦境,随意题诗,只为记下我曾来过。
下山后一笑,过往皆成往事,眼前只有白塔与苍烟缭绕。

注释

寒灰:比喻心情冷淡或内心空虚。
慵:懒散,不愿意做。
爱山缘:对山的喜爱之情。
芒鞋:草鞋,象征简朴生活。
幽胜:幽静优美的景色。
穹壤:天空大地,指宇宙。
乘化:顺应自然变化。
漫识:随意写下,表示不拘泥于形式。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宋代词人李清照的作品,名为《如梦令·常羡人间富贵》。但很遗憾,您提供的内容并不符合任何已知的古典中文诗歌。这可能是因为这是一个现代创作的诗歌,或者是一个误传、失散或不完整的版本。

尽管如此,我们仍可以对这首诗进行鉴赏:

首先,从语言风格上看,这首诗采用了许多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百念如寒灰”、“老眼慵向时人开”等,表达了一种世事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同时,“爱山缘未断”、“芒鞋信步东岩隈”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在第二部分中,“东岩幽胜甲晋境”等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通过“寒藤古木生苍苔”、“谁凿云根泄海眼”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和敬畏。

接下来的部分,“衲僧具眼觑天奥”、“作亭闯尔临渊洄”则显示了一种超脱尘世、探求宇宙奥秘的情怀。“亭中空洞纳万象”等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艺术创造的追求。

最后,“倚阑清坐洗尘念”、“洒然冰雪涵灵台”等句,通过禅意和自然景物,传递了一种心灵净化、超凡脱俗的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自然美与精神世界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11)

李庭(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金末避兵商邓山中,金亡徙居平阳,后辟为陕右议事官。世祖至元七年授京兆教授。有《寓庵集》

  • 字:显卿
  • 籍贯:金元间华州奉先
  • 生卒年:1194—1277

相关古诗词

挽胡季昭(其一)

绿鬓两科好,丹心一片忠。

言言关国体,蹇蹇匪渠躬。

谁谓鸳行底,能持鲠论公。

象台死得所,万古忆清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挽胡季昭(其二)

玉李当春孟,公书以讣闻。

但期同气骨,不作异乡坟。

岂料鳞音后,俄传蝶梦云。

想教宁越水,恨不识朱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题万年宫

日华晴射武夷峰,湛碧溪流照玉骢。

行郡敢辞千里路,祝釐先拜万年宫。

山川历历神仙境,民物熙熙太古风。

笑领霞觞云子酒,姓名留在洞天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安南观棋

地席跏趺午坐凉,棋边袖手看人忙。

槟榔■□又春绿,送到谁家橘柚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