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南野旧居的回忆与感慨。首句“南山百亩地,记得种瓜时”,开篇即勾勒出一片广阔的田园景象,以及诗人曾经在此辛勤耕耘的场景,充满了农耕生活的朴实与宁静。
接着,“风日蜻蜓下,犁锄布谷知”两句,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农忙时节的生动画面。蜻蜓在和煦的阳光下翩翩起舞,布谷鸟的啼鸣声中,农民们挥动着犁锄,忙碌而有序地进行着春耕。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劳动的场景,也蕴含了对自然和谐共生的赞美。
“辋川流水在,谷口主人非”则将思绪从现实的劳作转向对过往的追忆。辋川的流水依旧潺潺流淌,但谷口的主人已不再是当初的自己,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这种对比,既是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也是对过去生活的一种怀念。
最后,“独鹤青天外,空亭自落晖”以鹤立云端、亭影映夕阳的画面收尾,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意境。鹤的孤独与亭的静默,与前文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深深眷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回忆与思考,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