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张九思的《舟入茅夹子》描绘了一幅傍晚江行的画面。首句“暮色苍然至”写出了天色渐暗,江面笼罩在深沉的暮色之中,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接着,“明星落小山”点明时间已近黄昏,星星开始出现在低矮的山头,暗示旅程的继续。
“篙声残石齿”描绘了船夫撑篙的声音在岩石间回荡,犹如牙齿咬合,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舟行的节奏与环境的粗犷。接下来,“人影入烟鬟”描绘了舟中人的身影在袅袅炊烟中若隐若现,如同发髻般缭绕,富有画面感。
“泛梗沙鸥似”以沙鸥为喻,写出舟行于水中的轻盈,仿佛与鸥鸟一同漂浮在水面,自由自在。然而,“冲寒旅雁艰”又转而描绘大雁在寒冷中艰难飞翔,暗示诗人旅途的艰辛和内心的孤寂。
最后两句“吾生惭羽化,何计出尘寰”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自愧无法像飞鸟那样超脱世俗,寻求解脱,流露出对尘世生活的无奈和对超脱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舟行过程中的心境变化,寓含了人生的无常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