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其二)芦花

秋风泽畔。小草霜华染。比似杨花吹不断。

却被雁衔天半。月明野渡苍茫。伴他枫叶吴江。

堪笑白头老子,夜寒尚倚红妆。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天的景色,以芦花和秋风为背景。"秋风泽畔",诗人以开阔的视野,将读者带入一片秋水长天的景象,秋风轻轻吹过湖边,使得小草沾染上霜华,显得更加萧瑟。"比似杨花吹不断",运用比喻,将小草的坚韧与杨花的轻盈对比,暗示了生命的顽强。

"却被雁衔天半",这一句富有动态感,大雁南飞,似乎将小草连同霜华一并带走,画面生动,展现了季节的流转和生命的迁移。"月明野渡苍茫",夜晚的月光洒在空旷的野渡,增添了寂静和神秘的气氛。

"伴他枫叶吴江",枫叶与芦花相映成趣,吴江的意象则让人联想到江南的秀美,增添了一丝诗意。最后两句"堪笑白头老子,夜寒尚倚红妆",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描绘了一个老者在寒冷的夜晚,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情趣。

总的来说,这首《清平乐·芦花》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秋天的景色以及诗人对生活态度的赞赏,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361)

尤侗(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戏曲家,曾被顺治誉为“真才子”;康熙誉为“老名士”。早年自号三中子,又号悔庵,晚号良斋、西堂老人、鹤栖老人、梅花道人等,苏州府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于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分撰列传300余篇、《艺文志》5卷,二十二年告老归家。四十二年康熙南巡,得晋官号为侍讲,享年八十七岁。侗天才富赡,诗多新警之思,杂以谐谑,每一篇出,传诵遍人口,著述颇丰,有《西堂全集》

  • 字:展成
  • 籍贯:一字同
  • 生卒年:1618年-1704年

相关古诗词

清平乐(其三)春闺

懒妆草草。怕说春光好。几日伤春吟未了。

一幅乌丝残稿。昼长午梦初醒。碧桃花下微行。

闲唤侍儿消遣,小楼偷放风筝。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阮郎归.旅思

他乡无处不凄其。晚春人易悲。杨花飘泊水蛄啼。

高楼忆别离。宿酒醒,篆烟微。愁来眉渐低。

满帘风雨断肠时。一声玉笛吹。

形式: 词牌: 阮郎归

喜迁莺令.贺李丹壑秋捷时年十六岁

唐学士,李青莲。公子更翩翩。荷衣总角赋高轩。

名字报红笺。曲江宴,樱桃畔。争看紫骝白面。

嫦娥应遣小婵娟。花插帽檐边。

形式: 词牌: 喜迁莺

海棠春(其一)晚妆和阮亭韵

更衣斗帐流苏响。拂舞镜、垂垂丝网。

一片美人云,弄影秋波漾。小鬟帮衬新兴样。

梳掠罢、口脂相赏。飞鬓恼春风,莫放罘罳敞。

形式: 词牌: 海棠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