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柳亚子所作的《三哀诗》之一。诗中,作者以"磊落宁居士"自比,表达了其高尚的品格和丰富的创作才华,他一生致力于诗歌,写下众多篇章。然而,诗中的"未罹专制劫,终死共和年"暗示了他对旧制度的不满以及对共和理念的追求,即使在专制统治下仍坚守理想,直至共和时代的终结。
"骂座狂堪掬"描绘了诗人性格中的狂放不羁,敢于直言,这种行为虽狂,却也体现了他的正直与勇气。"名山集未传"则表达了对自己作品未能广为流传的遗憾,暗示了诗人对于身后名声的淡泊态度。
最后两句"头颅付黄祖,此意问谁怜","黄祖"可能暗指历史上的暴君或不公,诗人以自己的牺牲为代价,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控诉,同时也流露出无人理解的悲凉。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的豪情壮志,又有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展现了诗人鲜明的人格魅力和深刻的社会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