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澎湖境

舟人告我水中沚,青青一点小于米。

此是澎湖西屿头,好向望楼遥瞪视。

七更洋走十二时,白鸟翻飞冁然喜。

渔火星星渐渐明,到境不过三十里。

风微卸席下橹摇,齐心协力力足恃。

引縆探浅复量深,恐防沙线与礁址。

大船进港本来难,恰值今宵好潮水。

四角仔,金龟觜,港口如门屹山峙。

纷纷吏役欢相迎,红纱夹岸笼灯俟。

连日惊心千尺涛,足踏实地乐无比。

从容就馆谒诸生,殷勤问俗挈大指。

一十三澳民颇惇,浇漓只有妈宫市。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前往澎湖境的海上航行经历,以及抵达后所见的热闹景象和当地民风。开篇以舟人的口吻描述了航程中的景色,用“水中沚”、“青青一点小于米”等形象的语言,勾勒出海上的宁静与美丽。接着,诗人通过“好向望楼遥瞪视”表达了对远方的期待与好奇。

随着船只驶入澎湖海域,诗人描绘了夜晚的航行景象,“白鸟翻飞冁然喜”,生动地展现了海鸟在夜色中飞翔的场景,而“渔火星星渐渐明”则描绘了渔民点起的灯火,为夜晚的航程增添了一抹温馨与希望。

抵达目的地后,诗人感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氛围,“纷纷吏役欢相迎”,展现了地方官府的热情接待。同时,诗人也注意到港口的壮观景象,“四角仔,金龟觜,港口如门屹山峙”,形象地描绘了港口的地理位置和壮观景象。

最后,诗人详细描述了到达后的活动,包括“连日惊心千尺涛”的紧张与“足踏实地乐无比”的安心,以及与当地官员的交流,了解了当地的社会风俗和民情。“一十三澳民颇惇,浇漓只有妈宫市”则反映了当地社会的淳朴与市集的繁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海上航行的壮丽景色和抵达目的地后的热闹景象,还融入了对当地民风民俗的观察与感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文风情的深入体悟。

收录诗词(34)

胡健(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澎湖歌

藐兹澎湖一孤岛,幅员百里弹丸小。

九州不入禹贡图,开辟以来置不道。

荷兰驱逐伪郑平,设官命吏名斯肇。

台阳喉咽壮藩维,金厦户庭资障堡。

宅澳为村一十三,民居错落晨星渺。

岁不十雨月千风,波翻浪覆势倾倒。

匝时咸水涨漫天,白日昏昏尽窅窅。

流沙一片恍飞霜,草未逢秋已尽黄。

地无高冈与陵麓,又无溪涧与桥梁。

又无飞禽与走兽,又无花木与菁篁。

织纴不事无麻苧,丝帛不出无蚕桑。

三农最重无牟麦,五谷最贵无稻粱。

爨粪为柴仗牛矢,薯乾作食呼薯米。

土瘠民贫何处无,未有土瘠民贫到如此。

只合乘潮讨海为新畬,扬帆掉桨为犁锄。

张缯挂网为稼穑,戳按塞沪为篝车。

多黍多稌颂蜃蛤,千仓万箱祝虾鱼。

不祭田祖祭龙伯,吹邠击鼓水中潴。

俗俭勤人椎鲁,熙熙恬恬风近古。

不崇佛教绝僧尼,寺观禅林目未睹。

渔者恒渔农者农,饥食渴饮安井伍。

更无雀鼠讼诪张,公庭清晏如召杜。

论文时亦聚诸生,诗书善气溢眉宇。

千里一圣百里贤,化导在人须鼓舞。

割鸡惯笑子游刀,家弦户诵并中土。

惟有妈宫市上颇不驯,言庞事杂多游民。

草窃无聊兼牙侩,鳏兵蜂聚重为邻。

赫赫炎炎尽烈火,厝薪不徙势必焚。

溱洧有蕳野有蔓,鹑奔狐走鸟兽群。

从此洗心先革面,海宇清宁看虎变。

褊心杞国曰焦忧,只手欲挽狂澜溅。

勿云蕞尔无重轻,半壁东南关帝眷。

作此长歌备采风,形势舆情一目见。

告我凡百诸君子,勿弃刍荛下里谚。

形式: 古风

台湾纪巡诗(其四十)

红毛百雉半颓垣,双榜迷离海气昏。

共指贺兰遗旧迹,戍楼空有野啼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台湾纪巡诗(其四十一)

深冬犯晓只春衣,芋蔗村村露未晞。

到处青林间绿野,海东风景觉全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台湾纪巡诗(其四十二)

吊古攀今孰请缨,功成襄壮令严明。

笑他伪镇称神武,窃向潢池学弄兵。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