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读碑图

二人共读道旁碑,一敏一钝天赋之。

敏者过目跃骑去,钝者停鞭方凝思。

哀哉德祖丹颈祸,伏于伯喈黄绢辞。

古人服善有公是,回也知十赐知二。

圣师笑曰女弗如,未闻端木惎颜氏。

呜呼向使颜氏逢若人,未知何地堪容身。

形式: 古风

翻译

两人一同阅读路边的石碑,一个敏捷一个迟钝,这是天赋予的特性。
敏捷的人看过一遍就跃马离开,迟钝的人停下马鞭还在深思。
可悲啊,德祖因直言获罪,就像孔融因黄绢诗文而受牵连。
古人称赞善行公正无私,颜回深知自己的不足,孔子也只赞他十知其二。
圣师笑着说你不如他们,没听说端木赐曾给颜氏出难题。
唉,如果颜回遇到这样的人,不知何处能容身。

注释

二人:两个人。
道旁:路边。
天赋之:天生如此。
过目:看一眼。
跃骑去:立刻策马离去。
停鞭:停下马鞭。
德祖:指孔融。
丹颈祸:因直言获罪。
伏于:隐藏在。
伯喈:孔融的字。
黄绢辞:黄绢诗文之事。
古人服善:古人称赞善行。
公是:公正无私。
女弗如:你不如他们。
端木惎颜氏:端木赐对颜氏的考验。
向使:假使。
逢若人:遇到这样的人。
堪容身:能容身之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两个人在道旁共读碑文的场景,一个敏捷,一个迟钝,反映出人们接受信息和知识的差异。其中“哀哉德祖丹颈祸”一句,通过古人服善公的故事,表达了对过去圣贤之德的怀念,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当时道德沦丧的忧虑。而“未闻端木惎颜氏”则是用历史典故来强调颜回的高标准和难以寻觅。整首诗语言流畅,意蕴深远,既有对古代圣贤的追怀,也有对现实不满和对理想人物渴望的表达。

诗中还融入了对“知人”、“识才”的期待,以及对于能够欣赏、包容这种理想人物的困难。最后一句“呜呼向使颜氏逢若人,未知何地堪容身”则是诗人对于能否遇见这样的人物,而他们又将在何处找到立足之地的一种迷茫和无奈。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文学艺术的驾驭,还通过描绘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交织,展现了宋代士大夫阶层对于理想人格和社会理想的追求。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题陶谷朝林山楼帖

鸾胶曲子久喧传,烈祖英明素薄焉。语草探怀周。

形式: 古风

题高九万菊涧

胡公饮菊潭,八十冠貂蝉。

高叟饮菊涧,六十雪满颠。

胡公死无名,高叟生无权。

权随粪土尽,名与穹壤传。

刘生劝高叟,世事不两全。饥且拾落英,渴且?寒泉。

快吟三千篇,多活五百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题高端礼竹屋

植物惟竹尤清刚,高君占断作屋场。

首阳二子艴然怒,柰何千载侵了疆。

七贤六逸接踵起,纷纭聚讼如堵墙。

士师狐疑不能决,后村老子来平章。

世间物以少为贵,姚花禹柏蜀海棠。

箨龙子孙异于是,布满天地并四方。

幽栖自是渠高兴,胜践不与君相妨。

立谈虞芮各冰释,高君奄有千筼筜。

设榻中央墉四旁,莫遣俗客升吾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题崔白访戴图

好事过子云,谪仙访贺老。

载醪谈文字,其乐侔击考。

子猷稍崖异,入剡殊草草。

船头一籧篨,船尾一村僚。

飞扬滕巽怒,飘瞥林岫缟。

何曾携爨具,清景自可饱。

溪边处士庐,雪深无人扫。

肯来斯已奇,倏去良亦好。

游子有饥色,主人省行搅。

异世觉绘事,拊掌为绝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