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单令除夕二首(其二)

坐阅流年同掷梭,未曾闻道合如何。

击壶安用铁如意,爱酒犹须金叵罗。

重读豳诗赓节物,还师鲁圣对乡傩。

东风渐次开桃李,之子宁能不我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静坐岁月如梭飞逝,从未听说怎样才算是相合之道。
饮酒击壶何需铁如意,爱酒之人还需金叵罗盛装。
再次研读《豳风》以应时令,回归孔子之道面对乡间习俗。
春风渐渐吹开桃花李花,你怎能不理解我的心意呢?

注释

坐阅:静坐观看。
流年:岁月。
掷梭:如梭般飞逝。
未曾:从未。
闻道:听说。
合如何:怎样才算是相合。
击壶:饮酒时敲击酒壶。
铁如意:古代饮酒器具。
犹须:还需要。
金叵罗:古代盛酒的器皿。
重读:再次阅读。
豳诗:《诗经·豳风》。
赓节物:应时的节令。
鲁圣:指孔子,鲁国的圣人。
乡傩:乡村的习俗或庆典。
东风:春风。
渐次:渐渐。
桃李:桃花和李花。
之子:这个人。
宁能:怎能。
不我过:不理解我(或对我有所误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胡寅在除夕之际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坚守。首句“坐阅流年同掷梭”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静坐中度过的岁月如梭,暗示了时光匆匆。第二句“未曾闻道合如何”则流露出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探寻,表达出对未知的疑问。

接下来,“击壶安用铁如意,爱酒犹须金叵罗”两句,诗人借击壶和饮酒的行为,展现了其豪放不羁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寓含着对传统习俗的热爱,如使用铁如意击壶和金叵罗盛酒。

“重读豳诗赓节物,还师鲁圣对乡傩”进一步体现了诗人对农耕文化的尊重和对儒家经典的研习,通过重温《诗经》中的农事诗篇,参与乡间迎神驱邪的习俗,表现出他对民俗文化的积极参与。

最后两句“东风渐次开桃李,之子宁能不我过”,以春风催开桃李花的景象,寓意时光变迁,暗示朋友间的交往不会因岁月而疏远,表达了诗人期待与友人共度佳节的情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人生的感慨,又有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体现了宋代理学士大夫的风范。

收录诗词(636)

胡寅(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学者称致堂先生,后迁居衡阳。胡安国弟胡淳子,奉母命抚为己子,居长。秦桧当国,乞致仕,归衡州。因讥讪朝政,桧将其安置新州。桧死,复官。与弟胡宏一起倡导理学,继起文定,一代宗师,对湖湘学派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著作还有《论语详说》、《读史管见》、《斐然集》等

  • 字:明仲
  • 籍贯:宋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
  • 生卒年:公元1098年~公元1156年

相关古诗词

和单令除夕二首(其一)

又闻幽谷有莺迁,况复山晴花向然。

泥犊戒耕呈岁岁,户灵呵鬼换年年。

茅檐剩有三竿日,秫地曾无二顷田。

且买东江百花酒,与君同棹十分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单普二首(其二)

弃捐孤陋与谁邻,插棘诛茅漫隐沦。

乱思诗书随手揭,慰怀风月逐时新。

惭无用舍行藏道,有愧东西南北人。

久矣笔端尘土暗,因君聊复拟心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和单普二首(其一)

能向词江挹彼清,爱君诗句早知名。

百家悬镜知妍丑,一字提衡有重轻。

画话岂淹三友益,简才方廓四聪明。

肯临蔀屋相辉映,自愧常谈只老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叔夏岁除

新年节物推排有,旧岁光阴扫荡无。

白发任教装鬓换,青春元自与心符。

茹芝休慕商山老,舍瑟当睎鲁国儒。

三益况逢天下士,夷途从此得归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