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堂二首(其一)

早冠清朝玉笋班,忽乘归兴拂衣闲。

聊将诗酒关心地,尽占江湖在眼山。

人坐数州空翠下,月行万顷水云间。

当时范蠡曾知此,那得扁舟去不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早年官居高位的文人,突然萌生了归隐之心,辞官退隐,享受自然之乐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早冠清朝玉笋班”描绘了这位文人早年在朝廷中的显赫地位,犹如玉笋般高洁。接着,“忽乘归兴拂衣闲”则转折到他突然兴起的归隐之意,拂去官场的尘埃,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聊将诗酒关心地,尽占江湖在眼山。”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以诗酒为伴,寄情于山水之间,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满足。他将自己融入自然,与山水共存,仿佛整个世界都成了他的诗酒天地。

“人坐数州空翠下,月行万顷水云间。”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他坐在群山环绕的绿意之中,而月亮则在广阔的水面与云层之间缓缓移动,这样的画面既静谧又富有诗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最后,“当时范蠡曾知此,那得扁舟去不还。”这里引用了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范蠡的故事。范蠡在功成名就后,选择了隐退,驾着小船离开,不再回来。诗人以此自比,表达了自己对范蠡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决心追随先贤的脚步,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从官场到自然的转变过程,以及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充满了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内心自由的渴望。

收录诗词(339)

汪藻(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初文学家。又号龙溪。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早年曾向徐俯、韩驹学诗,入太学,喜读《春秋左氏传》及《西汉书》。崇宁二年(1103)进士,任婺州(今浙江金华)观察推官、宣州(今属安徽)教授、著作佐郎、宣州(今属安徽)通判等职。《全宋词》录其词4首

  • 字:彦章
  • 号:浮溪
  • 籍贯:饶州德兴(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79~1154

相关古诗词

横山堂二首(其二)

分明圆峤与方壶,万壑千岩入坐隅。

临赋竞传今日句,卧游安用昔人图。

丹青霜叶秋明灭,水墨烟林暮有无。

记取沧浪渔笛曲,他年要捋使君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灵惠公庙

台殿崇崇冠冢颠,行人跪起白云边。

山河霸业三千里,歌舞灵衣五百年。

铁马威神通异域,衮龙书命降中天。

偃王遗种班班在,好乞韩碑记邈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醉别刘季高侍郎

畴昔追随翰墨场,功名今日愧刘郎。

英姿合上凌烟阁,巧谮曾遭偃月堂。

双桨又乘清夜去,一尊聊发少年狂。

归来却共灯花语,骑省看成满镜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移守临川曾吉甫以诗见寄次韵答之时吉甫除闽漕未行

朝来剥啄叩门谁,昨夜灯花已报知。

腰下方悬新守印,眼中已见故人诗。

十年且喜朋簪合,千里休言官牒随。

问我抽书何日竟,病来编简网蛛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