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雁来红》由明末清初诗人陈子升所作,描绘了秋日景象中雁来红植物的美丽与季节变换的哀愁。
首联“上林缯缴亚枝低,下国烟花晚更迷”,以“上林”与“下国”对比,上林中的猎人将箭射向低垂的树枝,而下国的烟花在晚风中更加迷人,营造出一种既紧张又迷人的氛围。
颔联“女草逢人应绝艳,宾鸿背日不闻嘶”,将“女草”(即雁来红)与“宾鸿”(即大雁)并置,前者在人面前展现出绝美的姿态,后者则背对着太阳,不发出嘶鸣声,暗示着雁来红虽美却难以留住时光,大雁虽远行却不忘归途。
颈联“候残星火虚躔鸟,书度燕支恨牧羝”,通过“星火”、“躔鸟”、“燕支”和“牧羝”等意象,描绘了夜晚星空下的鸟儿迁徙,以及对远方的思念之情,暗含着对时光流逝、离别之苦的感慨。
尾联“最是鴂鸣芳易歇,朱颜终觉负春闺”,以“鴂鸣”象征春天的结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惋惜,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青春不再、岁月无情的深深感慨。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入了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