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衣

百补未成片,何缘御得寒。

拆时如网裂,纫处著针难。

色样多无定,花纹斗不完。

分明类禅衲,其奈戴儒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补丁还未缝成完整的衣物,又怎能抵挡寒冷呢。
拆开时像网一样破裂,缝合之处困难重重。
颜色样式变化不定,花纹繁复无穷。
明明像僧侣的禅袍,却无奈要戴着读书人的儒帽。

注释

百补:许多补丁。
未成片:未缝成整体。
何缘:如何能够。
御得寒:抵挡寒冷。
拆时:拆开的时候。
如网裂:像网一样裂开。
纫处:缝合的地方。
著针难:缝针都困难。
色样:颜色样式。
多无定:变化不定。
花纹:图案花纹。
斗不完:无穷无尽。
分明:明显地。
类禅衲:像禅师的僧袍。
其奈:无奈。
戴儒冠:戴着儒生的帽子。

鉴赏

这首宋代蒋廷玉的《补衣》描绘了一幅细致入微的生活画面。诗人以补衣为切入点,表达了对生活艰辛和矛盾的感慨。首句“百补未成片”形象地写出衣物破损严重,需要修补的程度,暗示了生活的困顿。接着,“何缘御得寒”表达了在这样的条件下,抵御寒冷的艰难。

“拆时如网裂,纫处著针难”进一步描绘了补衣的过程,比喻补丁如同网一般破碎,缝补时的困难重重,反映出诗人对技艺的娴熟和生活的不易。接下来两句“色样多无定,花纹斗不完”,通过衣物上的补丁颜色和图案的变化无常,暗示世事的多变和人生的起伏不定。

最后两句“分明类禅衲,其奈戴儒冠”以禅僧的衲衣作比,表达出虽然生活困苦,但诗人仍保持着读书人的儒雅风度,无法完全摆脱世俗的束缚。整首诗寓言深刻,既展示了生活的艰辛,又流露出诗人的坚韧与无奈。

收录诗词(6)

蒋廷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净刹

碑上文难读,开山失所传。

岩松秋落子,石井夜添泉。

地旷常多月,厨寒不起烟。

昔年曾有虎,来到寺门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秋意

秋意如诗淡,又如湘水清。

无家人易感,有笔画难成。

月冷砧千杵,江空雁一声。

梦回蕉叶上,残雨几番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赠陈宗之

经营一室面清波,不是儒衣不见过。

南渡好诗都刻尽,中朝名士与交多。

分甘书史窝中老,兴在江湖醉后歌。

门外今年桐又长,不知堪系我船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叶梦麟往惟扬

一马扬州路,桃开几树花。

春光无拣择,淮地亦繁华。

日惨长江水,风昏古战沙。

争雄旧时事,君去莫思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