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宣武军节度使

油幢并入虎旗开,锦橐从天凤诏来。

星应魏师新鼓角,地嫌梁苑旧池台。

日晖红旆分如电,人拥青门动若雷。

伊洛镜清回首处,是非纷杂任尘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油幢与虎旗一同展开,华丽的袋子随凤凰诏书从天而降。
星辰回应魏国军队的新鼓号,地面似乎嫌弃梁园古老的池台。
阳光照耀下,红色旗帜闪烁如电,人群簇拥着青门,声势如雷。
回首伊洛清澈的镜子之地,是非纷扰任由尘埃覆盖。

注释

油幢:装饰华丽的旗帜。
虎旗:象征勇猛的军旗。
锦橐:华丽的袋子,用于装载诏书。
凤诏:带有凤凰图案的皇帝诏书。
星应:星辰相应,比喻星辰预示。
魏师:魏国的军队。
新鼓角:新的鼓角声,表示军事行动。
梁苑:古代宫殿园林名。
旧池台:废弃的池塘和平台。
日晖:阳光。
红旆:红色的旗帜。
分如电:快速移动,像闪电一样。
人拥:人群聚集。
青门:古代长安城的东门。
雷:形容声势浩大。
伊洛:古代洛阳的两条河流。
镜清:清澈如镜。
是非:对错、是非之事。
纷杂:复杂众多。
任尘埃:任由尘土掩盖。

鉴赏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种盛大的场面,可能是某个节度使的仪式或者庆典。开篇"油幢并入虎旗开"一句,便展现出一种威严而庄重的氛围,"油幡"指的是古代军队中用来装饰或标志的旗帜,而"虎旗"则是古代将领所用的旗号,这里将二者并入,显示了节度使的尊贵和权威。紧接着"锦橐从天凤诏来"一句,则增加了一层神圣与皇权赋予的合法性感,“锦橐”是装饰华丽的信箱,而“凤诏”则是皇帝颁布的命令,通过这种形象化的表达,诗人传递了节度使受命于天子、承担重大使命的情境。

第三句"星应魏师新鼓角,地嫌梁苑旧池台",继续渲染着这个场景。这里将军队比作星辰,强调其严整和有序;而“地嫌梁苑旧池台”则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对过往的超越或者新的开始。

第四句"日晖红旆分如电,人拥青门动若雷",通过对光线("日晖")和旗帜("红旆")的描写,以及对人们聚集("人拥青门")的声音效果("动若雷"),来传递一种紧张而又热烈的气氛。

最后两句"伊洛镜清回首处,是非纷杂任尘埃",则在这种高潮的背景下,诗人似乎是在表达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伊洛镜清"可能是指某种明镜或者清澈之水,象征着心灵的澄明;而"回首处"则是一种回望,从容不迫地面对过去和现在。"是非纷杂任尘埃"这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纷争与是非的超脱态度,仿佛一切都已化作尘埃,不再影响到自己的心境。

总体而言,这首诗运用了一系列华丽的意象和形容词,营造出一种宏大而又庄严的氛围,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权力、使命以及超脱世俗的一种思考。

收录诗词(145)

李绅(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

  • 字:公垂
  • 籍贯:亳州(今属安徽)
  • 生卒年:772—846

相关古诗词

毗陵东山

昔人别馆淹留处,卜筑东山学谢家。

业桂半空摧枳棘,曲池平尽隔烟霞。

重开渔浦连天月,更种春园满地花。

依旧秋风还寂莫,数行衰柳宿啼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重入洛阳东门

商颜重命伊川叟,时事知非入洛人。

连野碧流通御苑,满阶秋草过天津。

每惭清秩容衰齿,犹有华簪寄病身。

驱马独归寻里巷,日斜行处旧红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重别西湖

浦边梅叶看凋落,波上双禽去寂寥。

吹管曲传花易失,织文机学羽难飘。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励秋深拂翠翘。

繁艳彩毛无处所,尽成愁叹别溪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重到惠山

碧峰依旧松筠老,重得经过已白头。

俱是海天黄叶信,两逢霜节菊花秋。

望中白鹤怜归翼,行处青苔恨昔游。

还向窗间名姓下,数行添记别离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