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魏子悌诗

崇台非一?,珍裘非一腋。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

遇蒙时来会,聊齐朝彦迹。

顾此腹背羽,愧彼排虚翮。

寄身荫四岳,托好凭三益。

倾盖虽终朝,大分迈畴昔。

在危每同险,处安不异易。

俱涉晋昌艰,共更飞狐厄。

恩由契阔生,义随周旋积。

岂谓乡曲誉,谬充本州役。

乖离令我感,悲欣使情惕。

理以精神通,匪曰形骸隔。

妙诗申笃好,清义贯幽赜。

恨无随侯珠,以酬荆文璧。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卢照邻(即卢谌)的作品,名为《答魏子悌诗》。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对崇台、珍裘等事物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才能与贤能之士共襄盛举的期望,并通过“遇蒙时来会”、“聊齐朝彦迹”等句子,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和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悟。

诗中的“崇台非一”、“珍裘非一腋”用物象比喻,强调才能与贤能之士的重要性。"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则是对集思广益、共同创造伟业的美好愿景。

诗人又通过“顾此腹背羽,愧彼排虚翮”表达了自己对于才能与贤能之士的自谦和敬仰。"寄身荫四岳,托好凭三益"则是表明个人才华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同时也强调了个人的选择和立场。

“倾盖虽终朝,大分迈畴昔”、“在危每同险,处安不异易”则是在描述人生在不同的境遇中都应该保持一致的品格。"俱涉晋昌艰,共更飞狐厄"表达了对共同经历困难和挑战的回忆。

“恩由契阔生,义随周旋积”则是在强调情谊与道义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岂谓乡曲誉,谬充本州役"表明不应以平庸之才自满,而应该追求更高的境界。

“乖离令我感,悲欣使情惕”则是诗人对友人的离别和共同经历的感慨。"理以精神通,匪曰形骸隔"表达了超越物质束缚,以精神交流的情怀。

最后,“妙诗申笃好,清义贯幽赜”赞美了魏子悌的诗歌艺术,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对深邃意境和高洁品格的追求。"恨无随侯珠,以酬荆文璧"则是在表达对友人才能的高度评价,希望能有更好的方式来回报对方。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卢照邻的文学才华,也反映出了当时士族文化中对于人才、品格和情谊的重视,以及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小我与大我的矛盾。

收录诗词(30)

卢谌(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晋代文学家。曹魏司空卢毓曾孙。西晋卫尉卿卢珽之孙,尚书卢志长子。晋朝历任司空主簿、从事中郎、幽州别驾。后赵、冉魏时官至侍中、中书监。最初担任太尉椽。311年,洛阳失陷,随父北依刘琨,途中被刘粲所掳。312年,辗转归于姨父刘琨,受到青睐。318年,刘琨为匹磾所拘。期间,与刘琨以诗相互赠答,写有《答刘琨诗二首》《赠刘琨诗二十首》。350年,冉闵诛石氏、灭后赵,在冉魏任中书监,后在襄国遇害。时年67岁。为人清敏、才思敏捷,喜读老庄,又善于写文章。他著有《祭法》《庄子注》及文集十卷,其中有些诗篇流传至今

  • 字:子谅
  • 籍贯:范阳涿(今属河北涿县)
  • 生卒年:284─351

相关古诗词

赠刘琨诗(其一)

浚哲惟皇,绍熙有晋。振厥弛维,光阐远韵。

有来斯雍,至止伊顺。三台摛朗,四岳增峻。

形式: 四言诗

赠刘琨诗二十首(其二)

伊陟佐商,山甫翼周。弘济艰难,对扬王休。

苟非异德,旷世同流。加其忠贞,宣其徽猷。

形式: 四言诗 押[尤]韵

赠刘琨诗(其二)

伊谌陋宗,昔遘嘉惠。申以婚姻,著以累世。

义等休戚,好同兴废。孰云匪谐,如乐之契。

形式: 四言诗

赠刘琨诗(其三)

王室丧师,私门播迁。望公归之,视险忽艰。

兹愿不遂,中路阻颠。仰悲先意,俯思身愆。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