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张舜民的《句》之十九,通过“莫待海风终夜发,狂随柳絮拥篱根”这两句,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来表达深邃的情感与哲理。
首句“莫待海风终夜发”,描绘了一幅海风即将在夜晚爆发的画面,暗示着某种力量或情绪的积蓄与爆发,提醒人们不要等到这种力量达到顶点时才去应对,暗含着对时机把握和提前准备的思考。
次句“狂随柳絮拥篱根”,则以柳絮随风飘舞的形象,比喻那些不受控制、随波逐流的行为或情感。柳絮象征着轻盈、无定,容易被风吹散,而“拥篱根”则赋予了这些飘荡的事物一个归宿,即最终还是要回到某个固定点上,隐喻着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人总要回归到生活的根基和本质上来。
整首诗通过海风与柳絮这两个意象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洞察:一方面,生活中的挑战和变故可能如海风般难以预测,需要我们做好准备;另一方面,无论外界如何动荡,最终都要回归到生活的本真和稳定之中。这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学的探讨,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