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兰》由元代诗人郑允端所作,通过对兰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高洁脱俗的品质。
首句“并石疏花瘦”,描绘了兰花生长在岩石间,花朵稀疏而瘦弱,暗示兰花在艰苦环境中依然坚韧不屈的生命力。这里的“并石”不仅指兰花与岩石相伴,更象征着兰花在逆境中顽强生长的精神。
次句“临风细叶长”,则进一步刻画了兰花在微风中的姿态,叶片细长且随风轻轻摇曳,展现出一种优雅和宁静之美。这一句通过动态的描写,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微风拂过时,兰花轻盈的姿态。
接下来,“灵均清梦远”,这里借用了屈原(字灵均)的典故,表达了兰花如同屈原般高洁的品质和深远的理想追求。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作品《离骚》中充满了对理想国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批判,这句诗将兰花与屈原的精神相联系,赋予了兰花以高尚的人格象征。
最后一句“遗佩满沅湘”,借用屈原投江自尽后,人们在沅湘流域寻找他遗物的故事,来比喻兰花虽已凋零,但其高洁之气却如遗佩一般,永远留在人们心中。这句话既是对兰花精神的赞美,也是对屈原精神的传承与纪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兰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界的美丽,更寓意了高尚人格的追求与传承,体现了诗人对美好品质的向往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