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江舟中

青山万叠江一线,一叶扁舟下如箭。

船头高坐披裘人,终日看山如不见。

问君胡为不见山,山过倏忽迷茫间。

崖连但若障迎面,峡转忽如天霁颜。

岭上行云半晴湿,晴云俄追湿云及。

雨来祇送山气腥,雨过顿助滩声急。

星光渐大日已曛,摇舟泊入千鸥群。

矶头石作琳碧灿,水底沙皆蝌蚪文。

十年尘梦快冰释,中夜临风展瑶席。

大鱼听曲来昂昂,独鹤掠舟飞拍拍。

梦醒远柝闻五更,茫茫露下空江平。

舟人醉眠时呓语,百呼不应天将明。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练江舟中》由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描绘了诗人乘舟于练江之上,沿途所见的自然风光与内心感受。诗中运用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水、山峦、云雾、风雨等自然景象的动态变化,以及诗人对这些景象的独特感悟。

首句“青山万叠江一线”,以“万叠”形容山之高峻,以“一线”描绘江流的细长,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展现出壮丽的山水画卷。接着,“一叶扁舟下如箭”,以“箭”喻舟行之疾速,形象地表现了江水的湍急与舟行的轻盈。

“船头高坐披裘人,终日看山如不见”,描绘了舟中人的悠闲姿态,他虽身处壮丽的山水之中,却仿佛对周围的景色视而不见,沉浸于内心的思考或沉思之中。这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心灵的自由。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一系列的问句和描述,展现了江面上风云变幻的景象:“崖连但若障迎面,峡转忽如天霁颜。”山崖连绵,如同屏障般挡在面前,而峡谷的转折处,又仿佛天空突然放晴,展现出大自然的神秘莫测。

“岭上行云半晴湿,晴云俄追湿云及。雨来祇送山气腥,雨过顿助滩声急。”云雾在山岭之间飘动,时而晴朗,时而湿润,雨后的山气弥漫着腥味,而雨过之后,江滩上的水流声变得更加急促,这些细节描绘了江面上天气变化的微妙之处。

“星光渐大日已曛,摇舟泊入千鸥群。”夜幕降临,星光逐渐明亮,诗人乘舟停泊在一群鸥鸟之中,静谧而和谐的场景,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

“矶头石作琳碧灿,水底沙皆蝌蚪文。”岸边的石头闪耀着碧绿的光芒,水底的沙粒仿佛刻有蝌蚪般的图案,这些细节描绘了江边独特的自然景观。

最后,“十年尘梦快冰释,中夜临风展瑶席。大鱼听曲来昂昂,独鹤掠舟飞拍拍。”十年来的尘世烦恼仿佛在这一刻得到释放,诗人面对清风,展开瑶席,享受着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大鱼似乎被音乐吸引而来,昂首游动,独鹤掠过舟旁,拍打着翅膀,这些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深入挖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佳作。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冬日过西湖(其二)

湖上群山对酒尊,无山无我旧吟魂。

不须剪纸招魂去,留伴梅花夜月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冬日克一过访和赠(其二)

不愧狂名十载闻,天涯作达尽输君。

移栽洛下花千种,醉倒扬州月二分。

翻笑古人都寂寂,任他馀子自纷纷。

樽前各有飞扬意,促节高歌半入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和钱百泉杂感(其二)

沸天歌吹古芜城,淮海波涛自不平。

手指秋云向君说,可怜薄不似人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和钱百泉杂感(其三)

臣本高阳旧酒徒,未曾酣醉起乌乌。

祢生谩骂奚生傲,此辈于今未可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