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之彬彬

木之彬彬,非取异于人。

可宫室则斩则伐,可笾豆则捋则撷。

草之茸茸,非求显于世。

中刍牧则刈则锄,中医和则剥则枯。

非以其材故耶,是非之歧,利害薰蒸。

嗟人道之多患,彼草木尚无情。

吾尝观于若人矣,巧于辨人,拙于自辨。

好动乎天机,不周乎时变。

罪莫惨于德有心,祸莫深于心有见。

罪不在德,心其蟊贼,祸不在心。

见其髡钳之人也,皦皦自鲜,行于众污之前。

峣峣不让,立乎众埤之上。

积小不当,是以亡其大当。悲夫!

羿注矢以当物,十尝中其七八。

引镆铘以自残,骇兕虎之窃发。

祸集于所忽,怨栖于荣名。

易其言则害智,用其智则害明。

为君子则奈何,独见晓于冥冥。

形式: 古风

翻译

树木姿态优美,并非刻意与人争异。
用于建筑就砍伐,用于祭祀就采摘。
草丛茂盛,并非为了世间瞩目。
喂养牲畜就割草,治病救人就枯萎。
难道只因它们的材质?是非混淆,利益熏心。
人间苦难众多,连草木都无情感。
我曾见过这样的人,善辩他人,却不自省。
喜好玩弄权谋,却不能适应时势变迁。
罪恶莫过于有意行善,祸患莫过于心中有计。
罪过并非源自德行,而是内心的蛀虫,灾祸不在外在。
看见那些囚徒,外表光鲜,却身处污秽之中。
傲慢不逊,高高站在众人之下。
小事处理不当,终致大事失守。可悲啊!
羿以箭术精准,常能射中七八成。
却用利器自残,招致猛兽突袭。
灾祸源于疏忽,怨恨源于虚名。
言语改变会伤智慧,运用智慧又会蒙蔽洞察。
作为君子应如何?唯有在暗中明察一切。

注释

彬彬:形容树木姿态优美。
笾豆:古代祭祀用的竹器。
茸茸:形容草丛茂盛。
刍牧:喂养牲畜。
刈:割草。
蟊贼:比喻内心作祟的祸害。
髡钳:古代刑罚,剃去头发,戴上枷锁。
峣峣:形容高傲。
埤:低矮的土山。
冥冥:暗中,不易察觉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名为《木之彬彬》,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所作。诗中通过对木与草的自然状态的描述,寓言人性和社会现象。木因其材被用于宫室和祭祀,草则因实用而被修剪或收割,以此象征人的社会角色和命运变迁。诗人指出,人们往往过于关注外在表现和功名,却忽视了内心的道德修养和对时势的适应,导致了内心的矛盾和祸患。他警示人们,过分追求聪明才智可能导致自我伤害,而真正的君子应能洞察事物本质,不受外界干扰,保持清明。整首诗语言简洁,寓意深远,体现了黄庭坚诗歌的警世风格。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王圣涂二亭歌

营丘之下,有宅有田。梨枣兮觞豆,耘耔兮为年。

鸡栖埘兮羊豕在牧,课儿子兮蓺松菊。

炙背兮墙东,梦覆舟兮涛且风。

洋之回兮可以驾,孙甥扶舆兮父老同社。

洋之水兮可以舟入,鸥鸟兮与之游。

一世兮蜉蚁,桑榆兮憖可收。

从此休兮,公谁黄发之休。

伟长松兮卧龙蛇,阅千岁兮不改其柯。

震雷不惊兮,谁欲休之以蜩蛭。

下有锦石兮可用杯勺,云月供帐兮万籁奏乐。

石子磊磊兮涧谷纵横,春月桃李兮士女倾城。

时雨霖兮忽若海潦收,无事兮我以观万物之情。

儿时所蓺兮桃李纤纤,随世风波兮吹而北南。

昔去兮拱把,今归兮与天参。

与古人兮合契,树如此兮我何以堪。

鸿雁嗷兮或在洲渚,有心于粒兮弋者所取。

飞冥冥兮渺万里而绝,去薮泽之罗者兮官予落羽。

形式: 古风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

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形式: 古风

见子瞻粲字韵诗和答三人四返不困而愈崛奇辄次韵寄彭门三首(其二)

人生等尺捶,岂耐日取半。

谁能如秋虫,长夜向壁叹。

朝四与暮三,适为狙公玩。

臭腐暂神奇,喑噫即飘散。

我观万世中,独立无介伴。

小黠而大痴,夜气不及旦。

低首甘豢养,尻脽登俎案。

所以终日饮,醉眠朱碧乱。

无人明此心,忍垢待濯盥。

仰看东飞云,只使衣带缓。

先生古人学,百氏一以贯。

见义勇必为,少作衰俗懦。

忠言愿回天,不忍敩吞炭。

还从股肱郡,待诏图书馆。

投壶得赐金,侏儒馀饱暖。

宁令东方公,但索长安粲。

形式: 古风

见子瞻粲字韵诗和答三人四返不困而愈崛奇辄次韵寄彭门三首(其一)

公才如洪河,灌注天下半。

风日未尝撄,昼夜圣所叹。

名世二十年,穷无歌舞玩。

入宫又见妒,徒友飞鸟散。

一饱事难谐,五车书作伴。

风雨暗楼台,鸡鸣自昏旦。

虽非锦绣赠,欲报青玉案。

文似离骚经,诗窥关雎乱。

贱生恨学晚,曾未奉巾盥。

昨蒙双鲤鱼,远托郑人缓。

风义薄秋天,神明还旧贯。

更磨荐祢墨,推挽起疲懦。

忽忽未嗣音,微阳归候炭。

仁风从东来,拭目望斋馆。

鸟声日日春,柳色弄晴暖。

漫有酒盈樽,何因见此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