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五言诗描绘了一个官员因懒惰和贪腐而遭受惩罚的故事。诗人通过生动的细节,展现了这位官员从起初的逍遥自在,到后来的被揭露、处罚直至彻底失去职位的过程。
首句“当官自慵懒”,点明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懒散。接着,“不勤判文案”进一步说明他对待工作敷衍了事的态度。随后,“寻常打酒醉,每日出逐伴”描绘了他日常的生活状态,充满了享乐和逃避责任的倾向。
“衙日唱稽逋,佐史打脊烂”两句,揭示了他在官府中的行为不端,不仅怠于公务,还可能涉及欺压百姓、滥用职权。接着,“更兼受取钱,差科放却半”表明他贪污受贿,对国家赋税的分配也不公平。
“狂棒百姓死,荒忙怕麦散”形象地描述了他对待百姓的残酷和对农业生产管理的混乱,导致了严重的后果。最后,“赋敛既不均,曹司即潦乱”总结了他的治理失职,导致官府内部秩序混乱。
“啾唧被人言,御史秉正断”表明他的恶行最终被揭露,受到了公正的审判。“除名仍解官,告身夺入案”描述了他被剥夺官职和荣誉的严惩结果。“宅舍不许坐,钱财即分散”表现了他失去权力后的流离失所和财产被没收的命运。
“路人见心酸,傍看罪过汉”表达了人们对他的同情和对正义的呼唤。“一则耻妻儿,二则羞同伴”强调了他行为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无面还本乡,诸州且游观”则描绘了他被迫离开家乡,四处流浪的悲惨结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强烈的对比,深刻揭示了懒政贪腐的危害,以及正义终将得到伸张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