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词人沈岸登的《减字木兰花·洪光寺柏径》描绘了一幅幽静深邃的山寺景象。"峰盘十八"写出了山势的险峻,十八重峰环抱,形成了一种壮观而神秘的氛围。"翠盖阴连苔磴滑",通过"翠盖"形容柏树浓密如盖,"阴连"则显出其遮天蔽日的效果,"苔磴滑"则暗示了山路湿滑,增添了行走的难度和探索的乐趣。
"人影西东,杖底香云木末钟",描绘了游人或僧侣在柏树林中穿行,杖声与木鱼声交织,营造出宁静而神圣的气息,香烟袅袅,仿佛来自云端,增添了禅意。"绣幢斜矗","绣幢"指华美的幡幢,这里形容柏树的树冠,"斜矗"则形象地展现了它们在阳光下倾斜的姿态。
"初日高林红未足",进一步描绘了早晨阳光透过树林的景象,红色尚未充分照亮,显得更加柔和而富有诗意。"倚定层栏",诗人或游客倚靠在栏杆上,静静欣赏这美景,"圆殿无尘佛火寒"则点出寺庙的清净,佛火微弱而寂静,更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禅意。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洪光寺柏径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气息,展现出清幽、宁静的寺庙生活,以及作者对这种禅意生活的向往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