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边即事

毡帐胡琴出塞曲,兰塘越棹弄潮声。

何言此处同风月,蓟北江南万里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翻译

在蒙古包中传出悠扬的胡琴声,湖塘里划船的越人激起弄潮的波浪。
怎能说这里与风月无异,这跨越万里的蓟北江南饱含深情。

注释

毡帐:游牧民族居住的毛毡帐篷。
胡琴:中国古代拉弦乐器,类似小提琴。
出塞曲:指描写边塞生活的乐曲。
兰塘:指有兰花的池塘,象征优美宁静的环境。
越棹:越人的船桨,越是指古代东南部的越国,这里代指南方人。
弄潮声:在潮水中戏水或冲浪的声音,形容技艺高超。
何言:怎能说。
此处:这个地方。
蓟北:古地名,泛指北方地区。
江南:泛指长江以南的地区,代表南方。
万里情:深厚而遥远的情感,形容距离之远和情感之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的苍凉与孤独,开篇便以“毡帐胡琴出塞曲”设定了场景,毡帐象征着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而胡琴则是他们娱乐和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兰塘越棹弄潮声"则是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其中“兰塘”可能指的是一片开阔的水域,“越棹”则可能是划船或是水草的样子,而“弄潮声”则传达了一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情感。

第三句“何言此处同风月”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蓟北江南万里情"中的“蓟北”和“江南”形成鲜明的地域对比,强调了相隔遥远,而“万里情”则是对这种距离所产生的情感深度的一种刻画。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自然景观与胡琴音乐的描写,以及对亲人思念之情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深沉情感和对远方故土的无限眷恋。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池西亭

朱栏映晚树,金魄落秋池。

还似钱唐夜,西楼月出时。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

池畔二首(其一)

结构池西廊,疏理池东树。

此意人不知,欲为待月处。

形式: 古风

池畔二首(其二)

持刀?密竹,竹少风来多。此意人不会,欲令池有波。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池窗

池晚莲芳谢,窗秋竹意深。

更无人作伴,唯对一张琴。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