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人宅仁知阁

江南尽是山水地,君子固求仁知名。

可怜尘土不到眼,只有云泉相伴清。

人间扰扰知何在,日暮悠悠空斗行。

明月一栏风一枕,醉乡犹可过浮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江南大地满眼山水,高尚的人始终追求仁德和名声。
可惜尘世的纷扰不入眼帘,只有云雾山泉陪伴着清幽。
人间的喧嚣究竟在何处,日落时分独自漫游在无尽的天际。
明月如栏,清风如枕,沉醉于其中,足以度过这浮华的人生。

注释

江南:指长江以南地区,以其美丽的山水著称。
君子:古代对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的尊称。
仁:儒家伦理中的仁爱、仁德。
名:名声,声誉。
可怜:可惜,令人怜悯。
尘土:比喻世俗的纷扰。
云泉:云雾和山泉,象征清静自然。
人间扰扰:形容世间纷繁复杂,充满扰动。
日暮:傍晚,黄昏。
空斗行:独自漫游,无所依靠。
明月:明亮的月亮。
一栏:形容月光洒满的样子。
风一枕:微风吹拂,如同枕头般舒适。
醉乡:指醉酒后的状态,也可引申为忘却烦恼的世界。
浮生:短暂而虚幻的人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江南山水之地,诗人表达了对“仁知”的追求,这里的“仁”是指儒家所倡导的人文情怀和道德修养。"君子固求仁知名"一句,体现了诗人对于品德高尚的赞赏与向往。

"可怜尘土不到眼,只有云泉相伴清"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独享和欣赏。这里,“尘土”象征着凡尘的喧嚣与污浊,诗人选择远离这些,将目光投向高洁的云间和清澈的泉水。

"人间扰扰知何在,日暮悠悠空斗行"则是对世间纷争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深刻体会。诗人质疑了世间种种纷争的意义,并在黄昏时分,感受到时间的空虚和生命的渺小。

"明月一栏风一枕,醉乡犹可过浮生"最后两句,则是对生活的一种超脱态度。诗人选择与自然之美为伴,用酒来消解世间的烦恼,以此超越世俗的羁绊,享受简单而纯粹的存在。

整首诗语言清新淡雅,情感真挚,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自在逍遥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338)

李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 字:泰伯
  • 号:盱江先生
  •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 生卒年:1009—1059

相关古诗词

苦热夜

荧荧背明灯,黯黯垂疏帷。

阶庭岂不好,蚊虫苦相期。

坏扇无清风,暗树多斜枝。

屈指山泉侣,寂寥空所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雨中作

群阴侮阳德,雨阵春嘈嘈。

白晓惨成夜,瓦口生飞涛。

凝云列山鞘,冷气攒衣刀。

径闹有松竹,庭卧唯蓬蒿。

花淫得罪陨,莺辩知时逃。

隰苗出水短,木菌随日高。

微吟雅于乐,快饮甘如膏。

朱曦待未见,天盖空牢牢。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哀老妇

里中一老妇,行行啼路隅。

自悼未亡人,暮年从二夫。

寡时十八九,嫁时六十馀。

昔日遗腹儿,今兹垂曰须。

子岂不欲养,母岂不怀居。

繇役及下户,财尽无所输。

异籍幸可免,嫁母乃良图。

牵车送出门,急若盗贼驱。

儿孙孙有妇,小大攀且呼。

回头与永诀,欲死无刑诛。

我时闻此言,为之长叹呜。

天民固有穷,鳏寡实其徒。

仁政先四者,著在孟氏书。

吾君务复古,旦旦师黄虞。

赦书求节妇,许与旌门闾。

繄尔愚妇人,岂曰礼所拘。

蓬茨四十年,不知形影孤。

州县莫能察,诏旨徒成虚。

而况赋役间,群小所同趋。

奸欺至骨髓,公利未锱铢。

良田岁岁卖,存者唯莱污。

兄弟欲离散,母子因变渝。

天地岂非大,曾不容尔躯。

嗟嗟孝治王,早晚能闻诸。

吾言又无位,反袂空涟如。

形式: 古风

春社词并序

吴台玩春锁春色,雨刷花光入龙国。

田边大树啼老鸦,野云痴醉寒查牙。

年华欲住风雷恶,兰脸知秋泪先落。

时荣时谢无了时,扶起混沌须神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