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过南渡桥

指点申江路,轻舟乘夜过。

一镫一语静,两岸月明多。

到处皆烽火,潜行避网罗。

风声疑草木,数问夜如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金兰贞的《夜过南渡桥》描绘了夜晚渡江的情景。首句“指点申江路”展现了诗人夜间行船时的指引与方向感,申江即上海黄浦江,暗含旅途的起点。接着,“轻舟乘夜过”描绘了舟行之轻快与夜色的深沉。

“一镫一语静”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夜晚的寂静,只有船夫摇动的灯笼和偶尔的低语打破这份宁静。“两岸月明多”则渲染了明亮的月光洒在江面和两岸,为画面增添了几分诗意和神秘感。

“到处皆烽火,潜行避网罗”暗示了战乱背景,诗人小心翼翼地避开可能的危险,烽火象征着战争烽烟,而“网罗”则隐喻敌人的监视或陷阱。最后两句“风声疑草木,数问夜如何”,通过风声与草木的动静,表现诗人内心的紧张与对时间流逝的焦虑,不断询问夜色何时才会消逝。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战乱中的一次夜间渡江经历,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个人的谨慎与坚韧。

收录诗词(5)

金兰贞(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初至唐昌作柳絮吟呈越中老母

君不见,灞桥之上杨柳枝,荡摇飞絮含丰姿。

可怜三月化萍梗,正是垂杨头白时。

临流相送悄无语,忍使萍花自飞舞。

白门倚望空惘然,泪洒千丝万丝雨。

此花本是杨枝生,高飞低舞何轻盈。

夕阳芳树东流水,无奈春风欲送行。

青眼依依识行路,犹逐西风向东顾。

天生弱质有所归,未许本根久依附。

祇宜归处便为家,徒羡园中千树花。

花落犹在花开处,飞絮茫茫天一涯。

看他漂泊今何在,近是比邻远绝塞。

回思去国梦魂中,相思未了三生债。

但得杨枝老未衰,春风安稳护楼台。

明年海燕双飞日,衔取萍花枝上来。

形式: 古风

闻南屏钟天大雨霰

冻云叠叠隐禅林,霰堕空山漏欲沈。

万点诗魂飞玉屑,一声仙籁破尘心。

重添狸幕镫光瘦,小试螺杯酒味深。

莫道三更寒入梦,有人呵笔尚联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数拟归省不果睹夕阳有感

夕阳红到柳梢头,何处歌传故国愁。

归计于今凭尺素,相思劳我辄三秋。

环城空有桃花水,唤渡难登竹叶舟。

刚拟回樯逢海警,梦魂常绕面山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忆龙山故居

傍小琅琅塔影斜,山楼空剩旧烟霞。

可怜晓起催妆鸟,犹认窗西铁树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