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避乱三首(其三)

青青道边麦,知是谁家田。

山田固已薄,榛石复相连。

旁有破茅屋,日入不见烟。

借问旧居者,闻乱已西迁。

平生苦沦薄,对此增慨然。

甲兵暗宇宙,谁能安一廛。

愁忧无从诉,仰面视苍天。

伐木南涧底,双鹿过我前。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背景下,西山地区农民生活的艰辛与悲凉。诗人通过“青青道边麦”开篇,以自然景象引入对农民劳作的描写,然而“知是谁家田”一句,透露出对土地归属的模糊和不确定感,隐含着战乱导致的流离失所。

“山田固已薄,榛石复相连。”描述了山地耕作的艰难,以及环境的恶劣,进一步渲染了农民生活的困苦。接着,“旁有破茅屋,日入不见烟。”通过描绘破败的茅屋和夜晚不见炊烟的情景,直观地展现了战乱中人民生活的凄惨和无助。

“借问旧居者,闻乱已西迁。”诗人通过询问的方式,揭示了人们因战乱被迫迁移的事实,反映了社会动荡对个体生活的影响。接下来的“平生苦沦薄,对此增慨然。”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苦难生活的深切同情和感慨。

“甲兵暗宇宙,谁能安一廛。”将战争的阴影比作笼罩天地的甲兵,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普遍性,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最后,“愁忧无从诉,仰面视苍天。”则表现了诗人面对无法言说的愁苦,只能向苍天倾诉,体现了个人在大环境下无力改变命运的无奈和悲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乱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以及诗人对这一现象的深刻反思和同情,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33)

王元粹(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元亮。弱冠作诗便有高趣。哀宗正大末,为南阳酒官。遭乱,流寓襄阳。后北归,寄食燕中。年四十余卒

  • 字:子正
  • 籍贯:金平州

相关古诗词

还鄂城旧居

南风兵尘远,病客返旧居。

入门顾西壁,书籍亦无馀。

数口共嗷嗷,日事将何如。

屋破未暇葺,草满须当锄。

昔去季冬末,今来孟夏初。

深愧资用绝,时时烦里闾。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经废宅

谁家住宅北山隈,乱后逋人尚未回。

惆怅门前是官道,临风一树杏花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登鄂城寺楼

乱后行藏岂自由,此身虽在病兼忧。

一抔徒积黄泉恨,四壁难为白日谋。

数极乾坤见中否,迹随沟壑恐长休。

可怜海内干戈满,独对江山倚寺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八月二十三日夜走西山

妇病不能进,儿啼不肯行。

苍茫荒野外,北风鼓鼙声。

老幼夜中逃,失路入榛荆。

月出天欲曙,山头烽火明。

邓卒一战溃,敌势遂纵横。

昨朝使帖下,主将亦还营。

嗷嗷二十载,何时见升平。

我生值世乱,世乱难为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