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系缆寒沙伤客情,秋云不动夜阴生。
萧萧两岸黄榆叶,解报三更雨到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夜宿的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来抒发旅人寂寞孤独的情怀。
"系缆寒沙伤客情"一句,设定了整个诗歌的基调。作者以“系缆”开篇,既表明了行者暂时停留的状态,也暗示了一种无奈和不舍。"寒沙"指的是秋夜里冷清的河沙,它与旅人的情感相联系,表达了旅人心中的寂寞。
接着,“秋云不动夜阴生”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氛围。秋天的云彩似乎凝固而不散,深夜的阴霾弥漫,不仅是外部景象的描绘,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沉重和静谧。
"萧萧两岸黄榆叶"一句,以音响的变化来传达秋意。"萧萧"形容落叶的声音,"两岸黄榆叶"则具体描绘出秋天景象,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结合,使人仿佛能听到那飘零的树叶声,同时也映照出了旅途中的孤独。
最后,“解报三更雨到声”一句,以夜半时分的细雨来结束这首诗。"三更"指的是夜晚的第三个时辰,接近凌晨,而“雨到声”则是对夜雨声音的描写。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的观察,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旅途中的寂寞与外界的宁静形成了和谐统一。
总体而言,诗人通过捕捉秋夜的景象和氛围,以细腻的情感描写,表达了一种深远的孤独感和对归宿的渴望。这首诗在语言上简洁、意境丰富,是一幅美妙的中国古典山水画卷。
不详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僧房秋夜月明天,下马拥裘人悄然。
老僧何事亦晨起,清磬一声惊客眠。
楼上鸣钟报五更,朦胧深殿佛灯明。
更无幽梦随寒枕,听彻风松到晓声。
孤村足雨菰蒲合,只有群蛙噪满陂。
我亦閒来无鼓吹,不烦通夕短长吹。
跳踉鼓怒任争雄,何事鸣呼聒睡翁。
不用洒灰烦鲁老,正须两股付吴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