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祭酒胡公移居禁城之西韵(其一)

编茆为屋竹为门,咫尺严城隔市喧。

五夜珂声花外散,九霄旗影日边屯。

行寻紫陌添诗兴,坐对高槐注酒尊。

自昔市朝多吏隐,不须更羡浣花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从繁忙的都市迁居至京城西郊的宁静生活。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新居环境的清幽与和谐。

首联“编茆为屋竹为门,咫尺严城隔市喧”,开篇即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新居的自然质朴与远离尘嚣的特点。茅草筑屋,竹子作门,不仅体现了居住地的原始风貌,也暗示了主人追求自然、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而“咫尺严城隔市喧”则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新居的静谧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移居后的宁静与安逸。

颔联“五夜珂声花外散,九霄旗影日边屯”,进一步描绘了新居周围的自然景观与氛围。五夜时分,珂声在花丛中飘散,仿佛是大自然的轻吟低唱;而九天之上,旗帜的影子在日光下凝聚,展现出一种庄严而又不失灵动的景象。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季节变换中的自然之美,也暗含着诗人对新居环境的赞美和内心的愉悦。

颈联“行寻紫陌添诗兴,坐对高槐注酒尊”,转而描写诗人在新居中的日常活动。行走于紫色的田间小道上,诗兴大发,或许是在寻找灵感或是享受自然的馈赠;而坐在高大的槐树下,举杯畅饮,更是体现了诗人闲适自在的生活情趣。这一联通过具体的场景,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态度。

尾联“自昔市朝多吏隐,不须更羡浣花村”,以历史典故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官场生活的反思和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满足。引用“市朝多吏隐”的典故,意在表明自古以来,许多官员在官场中寻求解脱,向往隐居生活。而诗人则认为,无需羡慕他人的隐居之地,如杜甫的浣花溪畔,因为自己已经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这一联既是对自身选择的肯定,也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深刻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从繁忙都市到宁静乡村的转变过程,以及在新生活中找到的精神寄托和内心平和。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田园生活画卷,也是诗人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与表达。

收录诗词(745)

金幼孜(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祭酒胡公移居禁城之西韵(其二)

小径新开长土花,数椽茅屋静无哗。

窗前午转闻啼鸟,墙角晴来数斗蜗。

一榻安身那有累,十年为客自成家。

词林退食无馀事,日日相过问煮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次祭酒胡公移居禁城之西韵(其三)

抱朴谁言拙似鸠,官閒十载遂优游。

兴来酌酒不成醉,老去吟诗苦未休。

野马随风窗外过,茶烟飏日鬓边浮。

他年倘遂归田计,有约东山访旧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祭酒胡公移居禁城之西韵(其四)

疏槐凉雨晓来过,短服新裁试越罗。

长日闭门人事少,清风满榻绿阴多。

退朝只想寻韦曲,投老犹思赋茧窝。

共喜卜居成物色,满怀诗思近如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内阁新成次大学士胡公韵(其一)

秘阁新开紫禁西,高甍辉映与云齐。

娟娟碧树当窗近,霭霭晴峰入户低。

岂有文章裨黼黻,空惭侍从列簪圭。

朝回尽日文书静,花落閒阶鸟自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