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意(其二)芭蕉

青青乍展。似酒旗著雨,风里先飐。

倚石婆娑,一片苔痕,长得露禽为伴。

抽条布叶才含丈,把小小、红窗遮断。

记旧时、月影墙阴,疑共翠鬟相见。

池上浓阴正午,那人乍浴罢,祛暑频扇。

素手金刀,弱缕裁成,不减絺衣纤软。

只愁林外秋声起,渐做出、许多清怨。

须傍将、孔翠屏隈,描入边鸾东绢。

形式: 词牌: 疏影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龚翔麟的《绿意(其二)芭蕉》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夏日芭蕉图景。"青青乍展"四字,形象地写出芭蕉叶片初生的嫩绿,仿佛在雨中摇曳,如同酒旗般醒目。"倚石婆娑",写出了芭蕉树的姿态,与苔痕相伴,增添了自然的野趣,暗示着它的孤独而坚韧。

"抽条布叶才含丈,把小小、红窗遮断"描绘了芭蕉叶片的生长力和对环境的遮蔽作用,尤其是那红窗被遮掩,更显出芭蕉的娇艳与神秘。回忆起往昔,月光下的芭蕉与墙阴相映,似乎与翠鬟女子的倩影重叠,增添了诗意的联想。

"池上浓阴正午,那人乍浴罢,祛暑频扇"描绘了芭蕉在炎热夏日中的实用价值,为人们带来清凉。接下来,诗人赞美芭蕉叶的质地,如素手裁制的轻软絺衣,暗示其细腻与舒适。

然而,"只愁林外秋声起,渐做出、许多清怨"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担心随着季节变化,芭蕉会引发人们的离别之愁。最后,诗人希望将芭蕉之美,连同其情感内涵,通过画工的手法,描绘在孔翠屏的东绢上,使之永存。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芭蕉为载体,既展现了其自然之美,又融入了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沧桑,是一首富有深意的咏物诗。

收录诗词(190)

龚翔麟(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又号稼村,晚号田居。康熙二十年中顺天乡试乙榜。由工部主事累迁御史,有直声,致仕归。工词,与朱彝尊等合称浙西六家,著有《田居诗稿》、《红藕庄词》

  • 字:天石
  • 号:蘅圃
  • 籍贯:浙江仁和(今杭州)
  • 生卒年:1658—1733

相关古诗词

风流子.落花

冶白倡红渐怯。软衬香蹄蹀躞。

罗袜底,綵绷边,看去唾绒无别。风末。飘忽。

认了惊飞蝴蝶。

形式: 词牌: 风流子

醉公子

马首山无数。绿绕仙源去。花外雨如丝。

青青湿酒旗。笑指垂杨碧。未把红楼隔。

树杪有双鬟。春风小画栏。

形式: 词牌: 醉公子

南浦.春水用玉田词韵同融谷赋

人柳乍三眠,听流澌、废苑春光才晓。

腊雪未全消,寒沙外、半旧苔痕谁扫。

东风几日,鸭头新涨冰钱小。

是处翠波通短棹,冷浸六朝芳草。

朱栏几曲斜临,影弓弓、十里香踪不了。

漂出落花多,红桥口、曾有浣衣人到。

遥峰缥缈,霁蟾飞下游人悄。

道是新烟未禁,灯火秦淮还少。

形式: 词牌: 南浦

生查子.吴江遇风舟中望震泽湖

风急布帆偏,半幅撑秋雨。

乍听榜人喧,已失前村树。

渺渺望湖波,万顷迷烟雾。

犹自有渔舟,烟里飞来去。

形式: 词牌: 生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