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叹老

射虎南山,断蛟北海,恍如梦中。

念少年豪气,霜寒一剑,清时功业,月满雕弓。

年去年来成底事,已一半消磨成老翁。

那堪更,病为城绕,愁作兵攻。无悰。慵语西风。

正独倚危阑送塞鸿。

道酒能消遣,酒因病减,歌能消遣,歌为愁浓。

大造不将炉冶去,□万卷诗书宁愤穷。

都休问,且试弹绿绮,闲和秋虫。

形式: 词牌: 沁园春

翻译

在南山射杀猛虎,在北海斩断蛟龙,这一切仿佛在梦中。
回忆少年时的豪情壮志,寒霜中的剑,清平盛世的功勋,满月映照下的雕弓。
年复一年,究竟成就了什么,如今已半是老翁,疾病环绕如城,忧愁如兵攻心。
怎能忍受,病痛围困,愁苦如潮,无心与西风对话。
独自倚着栏杆,目送远去的塞鸿。
本想借酒消愁,但病痛使我饮酒无多,歌声也无法排解愁绪,因为愁更浓重。
造化并未带走我的才情,即使面对万卷诗书的困顿,我也不愿愤世嫉俗。
无需再问,暂且弹奏绿绮琴,与秋虫共谱闲适之音。

注释

南山:指代南方的山。
断蛟北海:比喻在困难中取得胜利。
霜寒一剑:形容剑的锐利和环境的寒冷。
消磨:消耗,磨损。
病为城绕:疾病像城墙一样包围。
愁作兵攻:愁苦像军队一样进攻内心。
绿绮:古琴名,此处代指音乐。
秋虫:秋天的昆虫,象征闲适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臣或将军的晚年情怀,表达了对过往英雄事迹的追忆和现实困境的无奈。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深沉的情感,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感和个人悲凉。

"射虎南山,断蛟北海,恍如梦中"几句,开篇便以壮丽的笔触勾勒出诗人年轻时期的英勇形象。南山、北海不仅是地理概念,更象征着力量与挑战,而射虎断蛟则是对过往英雄事迹的回忆,恍如梦中则表明这些记忆已随时间变得遥远而模糊。

"念少年豪气,霜寒一剑,清时功业,月满雕弓"进一步深化了对青春岁月和往日壮举的怀念。少年时的豪迈、霜寒中的坚定、一剑斩关的情形以及清冷月光下的成功都在强调诗人过往的辉煌成就。

"年去年来成底事,已一半消磨成老翁"则是对岁月流逝和个人衰老的感慨。时间无情地流逝,将壮志未酬的英雄变成了白发苍苔的老者。

"那堪更,病为城绕,愁作兵攻"诗人在晚年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境,身体的衰弱、疾病的困扰以及心灵上的忧虑都如同围城与兵戎相接,给诗人的内心带来巨大的压力。

"无悰。慵语西风"表达了诗人面对这些困境时的沉默和无奈,以及对西风的依依不舍,这里的西风或许象征着往日的自由与放纵,但在现实中却只能是慵慵的语言,无法改变现状。

"正独倚危阑送塞鸿"则是诗人在孤独中感受着边塞的寂寞和凄凉,送别鸿雁,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与关切。

接下来的几句"道酒能消遣,酒因病减,歌能消遣,歌为愁浓。"则是诗人在晚年寻找一些生活上的慰藉,如通过饮酒和高声歌唱来暂时逃避现实的苦恼,但实际上这些方式都被自己的健康状况和深重的忧虑所限制。

"大造不将炉冶去,□万卷诗书宁愤穷。"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个人抱负和文学创作的执着,即便是在困顿中,也希望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抗争。

最后"都休问,且试弹绿绮,闲和秋虫。"则是诗人在面对种种无奈时选择了一种超脱的心态,通过弹奏乐器、倾听秋虫的鸣声来寻求内心的一点宁静。

收录诗词(244)

李吕(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卒于宁宗庆元四年,年七十七岁。端庄自重。年四十,即弃科举。好治易,尤留意通鉴。教人循循善诱,常聚族百人,昕夕击鼓,聚众致礼享堂,不以寒暑废。吕著有《澹轩集》十五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 籍贯:记诵过
  • 生卒年:1122—1198

相关古诗词

青玉案.春夜怀故人

参横月落闻街鼓。指杨柳、天边路。

冷澹梨花啼玉箸。

五云芝检,八花砖影,稳上鳌头去。

吹箫台冷秦云暮。玉勒嘶风弄娇步。

四雁峰前凭尺素。

壁尘香减,绮窗风静,记得题诗处。

形式: 词牌: 青玉案

临江仙

家在宋墙东畔住,流莺时送芳音。

窃香解佩两沈沈。都缘些子事,过却许多春。

日上花梢初睡起,绣衣闲纵金针。

错将黄晕压檀心。见人羞不语,偷把泪珠匀。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点绛唇

去岁天涯,一灯闲作幽窗伴。酒来须满。

不待旁人劝。今岁天涯,又是年华晚。凄凉惯。

问天不管。只我何曾管。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调笑令(其一)笑

眼尾。寄深意。一点兰膏红破蕊。钿窝浅浅双痕媚。

背面银床斜倚。烛花先报今宵喜。管定知人心里。

形式: 词牌: 调笑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