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陈君实先生(其一)

阅世端如木偶人,不须离妄始逢真。

功深夜鼎三时火,候转秋河万里银。

可笑侏儒空饱粟,犹怜痀偻解凝神。

他时应见鞭鸾凤,老去浮藜不夜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看透世间就像木偶人,不必离开虚妄才能遇见真实。
修炼深沉如同半夜三更的炉火,随着季节变换,如同秋夜银河万里闪亮。
可笑那些矮小的人只知填饱肚子,仍然怜悯驼背的人能静心凝神。
将来或许能驾驭神鸟凤凰,但年老时只能在白天忙碌,夜晚无暇欣赏繁星。

注释

阅世:观察人生。
端:端详。
木偶人:比喻看透世事的人。
妄:虚妄。
真:真实。
功深:修炼有素。
夜鼎:深夜的炉火。
三时火:半夜三点。
候转:随着季节变化。
秋河:秋天的银河。
侏儒:身材矮小的人。
空饱粟:只知填饱肚子。
犹怜:仍然怜悯。
痀偻:驼背的人。
凝神:静心。
他时:将来。
鞭鸾凤:驾驭神鸟凤凰。
老去:年老。
浮藜:白天忙碌。
不夜辰:没有夜晚闲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题为《次韵陈君实先生(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刻的世事洞察和对人性的理解。

“阅世端如木偶人,不须离妄始逢真。”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万象的冷静观察,认为世人往往像木偶一般缺乏生机,只有摆脱虚幻才能触及真实。这里体现出诗人的哲理思考和对人生的深刻认识。

“功深夜鼎三时火,候转秋河万里银。”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勤奋工作的场景,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夜晚鼎炉中烈火不熄,象征着诗人的坚持和努力;而“候转秋河万里银”则是对时光变化的描写,秋天的河水如同万里长的白银,映射出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壮丽。

“可笑侏儒空饱粟,犹怜痀偻解凝神。” 这两句则是对那些自满而浅薄之人的讽刺。诗人认为那些只追求表面的知识或成就的人,如同吃了米却不知其味,他们的精神世界缺乏深度和真实的内涵。

“他时应见鞭鸾凤,老去浮藜不夜辰。” 最后两句展望未来,诗人希望在未来的某个时候能够看到真正的才华和智慧如同神鸟般展翅高飞。而“老去浮藜不夜辰”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年华流逝的感慨,即使到了老年,也要像浮动的藜草那样自由自在,不必过多挂念世俗的名利。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世事的观察和个人修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志向。

收录诗词(779)

李弥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号:筠西翁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085~1153

相关古诗词

次韵陈泰定见赠(其二)

偶语无人且复吞,昼晴饶睡憩榕根。

鸟鸣幽谷何妨静,花发深林只自繁。

逸思共怜居有竹,清阴谁伴酒盈尊。

非关兴尽回船急,剥啄那知客至门。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次韵陈泰定见赠(其一)

月魄哉生望已几,豪华未厌老相随。

放疏世故开黄卷,销尽尘心对紫芝。

急雨知寒催叶落,断云乘晚截山低。

小槽早作酬春计,又是梅花结蕊时。

形式: 古风

次韵陈颖仲晚步见山

青鞋布袜绕江湄,矫首山房送日西。

小榼留人灯下觅,短筇邀我醉中携。

峰峦过雨新涂泽,草木逢春自品题。

投老归来同逆旅,好于此地斸愚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次韵陈蹈元见和之作

漫逐江鱼吊楚臣,风骚今见出吾闽。

遗音思远冰霜淡,味语功深脍炙珍。

一壑我曹方税驾,九霄公等政推轮。

屏除堆案痴儿事,肯着青鞋伴散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