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望湘人·午日》由清代诗人徐森所作,描绘了端午节的景象与情感。词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端午节特有的氛围和习俗。
开篇“正黄梅过雨,麦浪挼晴”,描绘了初夏时节,雨后天晴,麦田泛起金黄色波浪的景象,为全词营造了一种清新、宁静的背景。接着,“今朝又是重五”点明了端午节的日期,引出对节日的感慨。
“几阵蒲香,飘来深院,白苧单衫无暑”几句,通过嗅觉和触觉的描写,表现了端午节特有的香气和穿着轻薄衣物的舒适感,暗示了夏日的炎热被节日的气氛所冲淡。
“戏摘榴花,遍思陈事,凭栏低语”则描绘了人们在节日里嬉戏摘取石榴花,回忆往事,低声细语的情景,充满了温馨与怀旧的情感。
“记那日,条脱亲投,小缠同心丝缕”回忆了往年的端午习俗,如投粽子、系同心结等,表达了对传统节日习俗的怀念。
“好谢殷勤邻女。恰相邀片晌,画完艾虎”描述了邻里之间的友好互动,以及共同参与节日活动的场景,体现了端午节期间的人际温情。
“剩半幅轻纨,又索采兰佳句”则转向了对诗歌创作的思考,暗示了端午节不仅是庆祝的时刻,也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创作佳作的灵感来源。
“伤今吊昔,都无是处。但笑灵均差误”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屈原(灵均)的敬仰与反思,指出尽管时代不同,但端午节的精神内核并未改变。
“问何事、沅芷江蓠,刚换年年角黍”最后以疑问的形式,探讨了端午节习俗的深层意义,以及其与屈原故事的关联,表达了对传统节日文化价值的深刻思考。
整首词以端午节为背景,融合了自然景观、民俗活动、人物情感、历史反思等多个层面,展现了诗人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独特见解和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