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其二)

春雪空濛帘外斜,霏微半入野人家。

长天远树山山白,不辨梅花与柳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翻译

春天的雪轻盈地落在窗外,微微飘洒进入乡村人家。
广阔的天空和远处的树木,连绵的山上都被白雪覆盖,难以分辨哪是梅花,哪是柳花。

注释

春雪:春季下的雪,可能指早春的雪花。
空濛:形容雪的轻盈、朦胧,如雾一般。
霏微:形容雪花细小而密布。
野人家:指乡村民居。
长天:广阔的天空。
梅花与柳花:梅花和柳树在雪中难以区分。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冬日雪景的诗,通过对比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与自然观察。

"春雪空濛帘外斜"一句,以轻柔的笔触描写了春雪飘落的情形。这里的“春雪”本身即是对比,因为人们通常不期望在春天看到雪花。这场雪,既没有冬日的猛烈与寒冷,却也带有一丝出其不意的美感。

"霏微半入野人家"则进一步渲染了雪幕下的宁静与温馨。诗人通过“霏微”二字,传递了一种轻盈而细腻的雪花纷飞情景,而“半入野人家”则描绘出一幅雪地里点缀着民居的画面,让读者感受到一种静谧的田园生活。

"长天远树山山白"中,“长天”的用词,既可理解为天空辽阔,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树木被雪覆盖,呈现出“山山白”的景象,这种描写增添了一份深远与静谧。

"不辨梅花与柳花"则是诗人情感的真实抒发。在这场春雪中,即使是通常清晰可辨的梅花与柳花,也变得难以区分。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更暗示了一种对现实与梦境、真假难辨的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捕捉到了春雪带来的特殊美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一丝感伤。

收录诗词(3)

焦郁(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白云向空尽

白云升远岫,摇曳入晴空。

乘化随舒卷,无心任始终。

欲销仍带日,将断更因风。

势薄飞难定,天高色易穷。

影收元气表,光灭太虚中。

傥若从龙去,还施济物功。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春雪(其一)

散漫天涯色,乘春四望平。

不分残照影,何处断鸿声。

缭绕先经塞,霏微近过城。

因风低未敛,带雨重还轻。

干吕知时泰,如膏候岁成。

小儒同品物,无以荅皇明。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春闺怨

绮陌香飘柳如线,时光瞬息如流电。

良人何处事功名,十载相思不相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霰]韵

狱中书情上使君

妾家本住鄱阳曲,一片贞心比孤竹。

当年二八盛容仪,红笺草隶恰如飞。

尽日闲窗刺绣坐,有时极浦采莲归。

谁道居贫守都邑,幽闺寂寞无人识。

海燕朝归衾枕寒,山花夜落阶墀湿。

强暴之男何所为,手持白刃向帘帏。

一命任从刀下死,千金岂受暗中欺。

我心匪石情难转,志夺秋霜意不移。

血溅罗衣终不恨,疮黏锦袖亦何辞。

县僚曾未知情绪,即便教人絷囹圄。

朱唇滴沥独衔冤,玉箸阑干叹非所。

十月寒更堪思人,一闻击柝一伤神。

高髻不梳云已散,蛾眉罢埽月仍新。

三尺严章难可越,百年心事向谁说。

但看洗雪出圜扉,始信白圭无玷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