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末明初诗人徐贲的《中秋》描绘了秋季明亮的圆月和清冷的夜晚,展现出浓厚的节日氛围。首句“圆月秋方皎”强调了月色的皎洁,暗示着中秋节的团圆之意。次句“凉天夜逾澄”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宁静与清澈。
诗人通过“杯怜娼女劝”这一细节,描绘出月下欢饮的场景,妓女在一旁劝酒,增添了人间烟火气。而“楼看美人登”则转向对远方美人的想象,寄寓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皓气浮金界,遥光转玉绳”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将月光比作金色的边界和玉制的绳索,形象地描绘了月亮在天空中的流转,给人以广阔无垠的感觉。
最后两句“綵鸾招不下,箫管竟无凭”表达了诗人对与月亮交流的愿望,但彩凤(神话中与月亮有关的神鸟)无法传达他的心意,箫管也无法传递他的情感,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和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月为引,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中秋之夜的孤独与期待,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