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郑善夫的《上妙高台》描绘了一幅壮丽而略带苍凉的景象。首句“云海冥冥望不回”,以浩渺的云海起笔,暗示了登台所见的辽阔与深远,难以回溯。次句“鲸波东蹴巨灵开”则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江水比作鲸波,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江流的磅礴气势,仿佛连神话中的巨灵也为之让路。
“中天楼阁虚无里”描绘了高台矗立于云端,如仙境般虚无缥缈,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接下来,“南国风烟江汉来”进一步拓展视野,将读者带入江南的烟雨之中,江汉的风烟似乎从远方而来,增添了空间的层次和诗意。
“世短动经多事日”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人生短暂,却历经诸多变故。“愁长况上望京台”更是直抒胸臆,登上高台,愁绪更添,遥望京城,寓含着对国家和人事的忧虑。
最后两句“白门金鼓维扬卒,落日空传黄竹哀”,以南京城门的金鼓声和扬州(维扬)的战事结束,暗指战事未息,而夕阳西下,黄竹哀歌(可能指的是战败的悲歌)在空气中回荡,渲染出一种悲壮而又无奈的气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登台所见的自然景象和历史情境,寄寓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慨和个人忧思,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