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和倦知翁近感

过师枕席万全不,遮道壶浆孰献酬。

行帐云垂尾闾海,前锋尘接秣陵秋。

从来崩坼成儿戏,赢得荒唐写客愁。

一老观星揩泪眼,欃枪斜指少微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晚清诗人陈三立的《次和倦知翁近感》,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局动荡、战事残酷的忧虑以及个人的哀愁。首句“过师枕席万全不”,暗示军队行进匆忙,连休息都难以保障,显示出战事的紧张与不安。“遮道壶浆孰献酬”则描绘出民众为慰劳军队而忙碌的情景,流露出民间的悲悯与期待。

“行帐云垂尾闾海,前锋尘接秣陵秋”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将行军的队伍比作天边的云彩,尾闾海象征远方,而尘土飞扬的前锋直抵秣陵(南京),暗指战线之长和战况之激烈。“从来崩坼成儿戏,赢得荒唐写客愁”揭示了诗人对战争轻率发动、后果严重的深深忧虑,以及自己作为客居他乡的文人,只能借诗表达愁绪的无奈。

最后,“一老观星揩泪眼,欃枪斜指少微留”以个人形象收束全诗,一位老者仰望星空,泪水模糊了视线,手中的武器——欃枪(古代兵器,象征战乱)斜指着星辰,寓意着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和平的期盼。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刻洞察和忧患意识。

收录诗词(212)

陈三立(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和答蒿叟三首(其一)

叠吟怒涌源泉似,万斛惭将一勺酬。

坐洗襟抱吞海气,隔扶魂梦湿湖秋。

尊前菊影开奇境,鬓外坟痕有断愁。

逸趣报公携岛客,表忠观更访碑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和答蒿叟三首(其二)

窅然燕处忘天下,不放笳声落几筵。

寇盗连群犹过隙,诗书定命欲疑年。

寻秋画□围花屋,共影筇迷坠叶天。

采药求仙痴绝耳,凭渠风引海中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和答蒿叟三首(其三)

癃疲安问起沉痾,天柱摧倾唤奈何。

远去曾逢龙种泣,德衰犹接凤兮歌。

典坟堆案元精合,海水添潮老泪多。

稍欲从公恭睡味,一毡番市恋槃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次韵庸庵同年寄怀

难忘赌酒联吟处,花近楼中月下筵。

老味各私真率会,馀生犹恋太平年。

只今魂气依残唾,不隔烽烟落九天。

傥问圣湖安著我,水痕掠笔屋为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