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归

野杏溪桃三两枝,春归也作送春诗。

东君自爱长安好,能住山城得几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鉴赏

这首《春归》由元好问创作于金末元初时期,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即将离去的景象,以及对春天短暂易逝的感慨。

首句“野杏溪桃三两枝”,以“野杏”和“溪桃”作为春天的象征,点明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这两者在野外溪边生长,不仅数量稀少,更显出春天的珍贵与短暂。同时,“三两枝”这一数字的使用,既强调了春天的初临,又暗示了春天即将消逝的紧迫感。

次句“春归也作送春诗”,直接表达了诗人面对春天即将离去的无奈与伤感。这里的“春归”不仅是季节的更替,也是生命的流逝,诗人以写诗的方式为春天送行,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即将逝去的不舍之情。

第三句“东君自爱长安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春天比作“东君”,即春天的主宰,表达了春天对繁华都市长安的眷恋与喜爱。这里暗含了诗人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春天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惜。

最后一句“能住山城得几时”,则将视角转向了山城,与前文的长安形成对比。山城代表了自然与宁静,与都市的繁华相对立。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一种向往,同时也对春天在山城停留时间的短暂感到惋惜。整句话蕴含了对春天短暂美好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然与城市生活选择的思考。

综上所述,《春归》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与短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对城市生活与自然生活的不同态度与思考。

收录诗词(853)

元好问(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发南楼度雁门关二首(其一)

鸡声未动发南楼,涧水随人向北流。

欲望读书山远近,雁门关上懒回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发南楼度雁门关二首(其二)

棱磳石磴倚高梯,穹谷无人绿树齐。

总为古来征戍苦,宿云常傍塞垣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齐]韵

自题中州集后五首(其一)

邺下曹刘气尽豪,江东诸谢韵尤高。

若从华实评诗品,未便吴侬得锦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

自题中州集后五首(其二)

陶谢风流到百家,半山老眼净无花。

北人不拾江西唾,未要曾郎借齿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