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景.春来常早起

世事欢娱梦,芳心老未灰。

每常须起早,岂独为春来。

自与韶光约,长应倒载回。

久无朝马动,漫道晓鸦催。

秧事侵晨理,花期昨夜开。

误令圯上者,见谓有心哉。

形式: 排律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生活的独特见解。诗中以“世事欢娱梦”开头,暗示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复杂情感,既有欢愉也有无奈。接着,“芳心老未灰”一句,表达了诗人虽年岁渐长,但内心的热情与活力并未消减,依然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追求。

“每常须起早,岂独为春来”,诗人强调自己常常早起,并非仅仅因为春天的到来,而是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间的珍惜。这种生活态度,体现了他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时间的敬畏。

“自与韶光约,长应倒载回”,诗人似乎在与时光约定,即使在忙碌或疲惫中,也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仿佛在说,即使倒着行走,也要享受沿途的风景,体现了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未来的期待。

“久无朝马动,漫道晓鸦催”,这两句通过对比朝马的静止与晓鸦的催促,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喧嚣,表达了诗人希望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的心境。

“秧事侵晨理,花期昨夜开”,诗人将目光转向自然,通过描述清晨的农事活动和夜晚花朵的开放,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一面,同时也寓意着生命的循环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

最后,“误令圯上者,见谓有心哉”,这一句以一个假设的情景结束全诗,诗人似乎在说,如果让那些在桥上行走的人看到他如此早起,可能会觉得他有心机或是过于执着。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幽默感,也反映了他对自我行为的反思和对他人看法的淡然。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观,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以及对时间的珍视。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春景.杖藜入春泥

步出浣花溪,儿童识杖藜。

逝将随晚景,独自入春泥。

九节闲堪爱,百钱相与携。

行从竹鸡里,径到子规西。

屐弊犹须蜡,壶倾可得提。

暮归惊倒载,笑倒白铜鞮。

形式: 排律 押[齐]韵

春景.春草步步绿

何苦怀芳草,无情绿又新。

年年生古道,步步是青春。

愁碧连分袂,飞红堕舞茵。

一筇当秀野,万里亦随人。

莽苍成芜楚,烟绵又入秦。

长安红紫陌,罗袜已生尘。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春景(其一)绝域改春华

绝域何堪久,悠悠日又斜。

未能辞客况,更自改春华。

故国三千里,荒春八九家。

一声幽谷鸟,满眼故园花。

渐煖回归雁,馀寒倚暮鸦。

陌头看过客,歌吹拥毡车。

形式: 排律 押[麻]韵

春景(其二)绝域改春华

绝域魂堪断,风烟不可遮。

至今疑梦事,举目改春华。

此处吾为客,何言国与家。

尚存他日泪,又看一年花。

谷口迁莺语,都城御柳斜。

茫茫皆汉土,无地种秦瓜。

形式: 排律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