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阴那山

何处灵通锡下裁,千秋无量法花开。

儒家莫诋空尘劫,霖雨还从定水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佛教智慧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深刻感悟。首句“何处灵通锡下裁”,以“灵通”二字开篇,暗示着某种超凡脱俗的力量或智慧,仿佛是从无形中裁剪而出,引人遐想。接着,“千秋无量法花开”一句,将时间与空间的概念融入其中,通过“法花”的比喻,象征着佛法的博大精深和永恒不灭,如同花朵在千年时光中持续绽放,展现出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

“儒家莫诋空尘劫”一句,则是诗人对于不同文化、哲学体系之间相互尊重的呼吁。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此处提到“空尘劫”,可能暗指佛教中的空性观念,即一切现象皆无固定本质,都在不断变化之中。诗人在此强调,儒家不应贬低或否定佛教的空性思想,而是应该认识到各种智慧之间的互补性和共存性。

最后一句“霖雨还从定水来”,以自然界的雨水为喻,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平静与智慧如同源头清泉,能够滋养万物,带来甘霖。这里的“定水”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专注,只有在心灵深处找到这种“定”,才能像雨水一样滋润大地,给予人们精神上的慰藉和启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佛教智慧的深刻理解和对不同文化间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2)

黄琦(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予六十有一诸荐绅孝廉文学以诗为寿而陈秋涛太史弁其端兹再值生朝适装潢成帙庄诵再三爰缀数言以声谢悃

湖海有畸人,幽栖违世俗。

上种岭头松,下采篱边菊。

托言以徜徉,老至忘龌龊。

何当损大篇,锦绣被岩曲。

客至时披吟,敲金而戛玉。

莫言贫贱交,顿使富贵足。

可以示子孙,什袭当三祝。

昨夜狼弧间,辉映在林木。

形式: 古风

相逢行

人生无百年,动如参与商。

安得皓首人,常结少年场。

之子皆英妙,意气凌穷苍。

千仞万岧峣,睇览匪寻常。

青云生衿裙,白雪披囊箱。

剧吟兴愈发,飘然下大荒。

入门喜相见,论诗夜未央。

馔玉岂足贵,四壁有文章。

衰朽勿复道,眷此谊难忘。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憩亭观奕

东山馀一局,别墅得相看。

大橘仙人技,疏帘尽日欢。

罗囊宜解赠,巾角可能弹。

定有奇童赋,须知白首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空囊

岁事峥嵘际,空囊羞涩间。

无钱惟缩手,有酒亦开颜。

守腊梅花老,迎春鸟语还。

眼前不用买,明月与青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