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兴十五首(其六)

不游城市爱山居,问答何妨樵与渔。

眼底烟霞常自在,閒时日月莫教虚。

行登虎迹危岑上,伏览龙兴战垒馀。

幸际承平天地阔,行藏何用自踌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喜爱山居生活的隐士形象,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态度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哲学。

首联“不游城市爱山居,问答何妨樵与渔”,开篇点明了诗人的生活方式和交友对象,他远离尘嚣,选择与山林为伴,与樵夫、渔人交谈,体现了他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简单质朴人际关系的珍视。

颔联“眼底烟霞常自在,闲时日月莫教虚”,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眼中所见的自然美景,无论是云雾缭绕的山峰还是悠闲流动的云霞,都显得自由自在。同时,诗人也告诫自己在闲暇时光中要充分利用时间,不让它白白流逝,体现了他对时间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颈联“行登虎迹危岑上,伏览龙兴战垒馀”,通过登山和俯瞰古代战场遗迹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探索和对历史的思考。在险峻的山峰上行走,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而俯瞰古战场的遗迹,则让人不禁思考战争与和平的意义。

尾联“幸际承平天地阔,行藏何用自踌躇”,在承平(太平)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庆幸自己能够生活在广阔的世界中,不必为生计或前程忧虑。这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社会环境的感激之情,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惜。

收录诗词(203)

常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杂兴十五首(其七)

前溪新涨接村隅,选胜森林坐绿芜。

枝无漏日蝉先到,波有閒云人与俱。

白鹭远飞堪目送,青山独对足心娱。

长烟丛苇苍茫处,知有渔人系钓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杂兴十五首(其八)

午钟初罢午鸡啼,一榻清幽任我栖。

篱豆花香新艾纳,墨池水染古玻瓈。

小狸扑蝶还窥影,巧燕成巢不堕泥。

阶草自生窗外绿,人非茂叔也萋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杂兴十五首(其九)

一自归来别等侪,村居真不负青鞋。

烟波浩荡堪怡性,云物鲜新任放怀。

多为乡邻斟浊酒,不思门第植高槐。

北窗倦息开书卷,自取诗篇削不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佳]韵

杂兴十五首(其十)

眠起疏窗拂晓开,一帘花雨滴苍苔。

色凝夜露盈盈艳,香入晨风细细来。

鸟有欢声占气候,门无杂客任蒿莱。

昨诗更理呼烹茗,缥缈松烟出壁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