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吾德所作的《送欧桢伯分教江都》。诗中以“三年待诏出江都”开篇,巧妙地将友人欧桢伯即将赴任江都的情景融入其中,展现出一种离别的哀愁与对未来的期待。接着,“繁露才高似仲舒”一句,运用了典故,赞美欧桢伯才华横溢,比肩西汉大儒董仲舒,表达了对友人才学的高度肯定。
“坐上尽逢金马客,囊中多挟羽陵书”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欧桢伯在学术上的深厚造诣和广泛的人脉,暗示其不仅在学术上有深厚的积累,也广受同僚和学者的尊敬与推崇。同时,通过“金马客”这一典故,暗喻了欧桢伯在学术界的显赫地位。
“芜城尔去还能赋,郢曲人传和不如”两句,既是对友人前往江都后仍能继续创作佳作的期许,也是对友人文学才华的一种肯定。这里使用了“芜城”和“郢曲”的典故,分别指代荒凉之地和楚国郢都,寓意欧桢伯即使身处偏远之地,也能创作出超越他人的作品。
最后,“莫道广文毡独冷,汉廷前席有时虚”两句,以汉代的典故,表达了对友人虽身处偏远但才华依旧被重视的乐观态度,同时也暗示了即便在官场中,才华横溢之人也终会得到应有的认可和赏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欧桢伯才华、人品以及未来前景的赞美与期许,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事业发展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