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高房山横轴

春云离离浮纸肤,翠攒百叠山模糊。

山空云断得流水,咫尺万里开江湖。

依然灌莽带茅屋,亦复断渚迷菰蒲。

冈峦出没互隐见,明晦阴晴日千变。

平生未省识匡庐,玉削芙蓉正当面。

宛转香垆霏紫烟,依稀梦泽分秋练。

未遂扁舟梦里游,酒醒独展灯前卷。

问谁能事夺天工,前元画史推高公。

已应气概吞北苑,未合胸次饶南宫。

南宫已矣北苑死,百年惟有房山耳。

秪今遗墨已无多,窗前把卷重摩挲。

世间吮笔争么么,扫灭畦径奈尔高公何。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文徵明所作,名为《题高房山横轴》。文徵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通过春云、山峦、流水、江湖等自然元素,展现了山水画的精髓与意境。

诗中首先描绘了春云轻浮于山峦之上,山色浓淡相间,仿佛百叠翠绿堆砌。接着,诗人想象山间云雾散去后,流水潺潺,仿佛将万里江湖浓缩于咫尺之间。随后,画面转向了山林间的村落,茅屋与水草交织,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乡村景象。山峦时隐时现,明暗变化,展现出千变万化的自然之美。

诗人自述对庐山的向往,将其比作玉雕的芙蓉,直接映入眼帘。香炉峰的紫色烟云与梦泽的秋练般水面,相互映衬,营造出梦幻般的氛围。然而,诗人并未实现梦游庐山的愿望,只能在酒醒之后,独自展卷欣赏这幅画作。

诗中表达了对高房山画艺的高度赞赏,认为其技艺可与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媲美,甚至超越了古代画师的成就。诗人在赞美之余,也流露出对艺术传承与时间流逝的感慨,感叹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房山的遗墨已不多见。最后,诗人以讽刺的口吻,表达了对那些模仿者不屑一顾的态度,强调了高房山画作的独特价值和不可替代性。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文徵明对自然景观的深刻理解和艺术表现力,也反映了他对艺术传承与创新的思考,以及对高房山画作的崇高评价。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剑守南宁李君璧与余雅不相识比以仁和教谕校文南畿颇有意于浅薄格于异经不果荐甲戌自杭赴蜀道出吴门邂逅及此因赋赠二诗(其一)

木落柴门辙迹荒,使君五马自钱塘。

虚名羞问吴枫冷,往事空怜古战场。

邂逅扁舟江郭晚,苍茫离思蜀山长。

慇勤相劝劳相忆,手结青兰杂佩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剑守南宁李君璧与余雅不相识比以仁和教谕校文南畿颇有意于浅薄格于异经不果荐甲戌自杭赴蜀道出吴门邂逅及此因赋赠二诗(其二)

使君策士南畿日,曾把文章谒后尘。

今古成名真有命,江湖知己负斯人。

一经已浃钱塘化,五马还行剑阁春。

回首吴山应入梦,野云枫叶渺通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春日怀子重履约履仁(其一)

梅花绕树玉丛丛,忆共花前醉晚风。

别后输君能领略,春光曾不到城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春日怀子重履约履仁(其二)

二月东风已物华,谁教寂寞向僧家。

关心夜雨应无寐,侵晓开门看杏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