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苦短辞九章

日苦短,夜何长,蟋蟀悲鸣在北堂。

白露下,河汉明,黄姑织女东西望。

抚云和,荐清觞,同心胡为各一方。

麟有趾,凤有章,苍姬感之国乃昌。

世之微,佞为良,铅利一割投干将。

悦巧辞,隳大防,蟾蜍食桂廱毙桑。

圣去鲁,轲游梁,道既枘凿徒伥伥。

昔少壮,今老苍,朝荣暮歇同舜英。

胡不归,阻异乡,孰假以翼今高翔。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日苦短辞九章》是明代诗人贝琼所作。全诗通过一系列的意象与情感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无奈。

开篇“日苦短,夜何长”,以时间的对比,突出了人生的短暂与夜晚的漫长,暗含了对时光流逝的哀叹。接着“蟋蟀悲鸣在北堂”,以秋虫的哀鸣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孤独,进一步深化了对时间紧迫的感知。

“白露下,河汉明”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凄美的秋夜景象,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美好与悲伤并存的主题。“黄姑织女东西望”,借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对爱情与相聚的渴望,同时也隐含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抚云和,荐清觞”,诗人通过抚琴饮酒的动作,展现了对艺术与生活的追求,但紧接着的“同心胡为各一方”则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分离与孤独的痛苦。

“麟有趾,凤有章”,以麟凤作为理想化的象征,强调了高尚品德与理想社会的重要性。“苍姬感之国乃昌”,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国家兴盛与道德力量的肯定。

“世之微,佞为良”,批判了社会中伪善与谄媚的现象,强调了真善美的价值。“铅利一割投干将”,以刀剑的比喻,象征着正义与力量的冲突,表达了对现实残酷的无奈。

“悦巧辞,隳大防”,批评了言辞的虚伪与道德防线的崩塌。“蟾蜍食桂廱毙桑”,以神话故事,讽刺了贪婪与破坏的行为,强调了自然与和谐的重要性。

“圣去鲁,轲游梁”,引用孔子与孟子的事迹,表达了对古代圣贤智慧的向往与对现实教育缺失的忧虑。“道既枘凿徒伥伥”,感叹于理想与现实的格格不入,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迷茫。

“昔少壮,今老苍,朝荣暮歇同舜英”,以花开花谢的自然现象,比喻人生的起起伏伏,强调了生命短暂与变化无常。“胡不归,阻异乡”,表达了对回归与团聚的渴望,以及对远离家乡的无奈与痛苦。

最后,“孰假以翼今高翔”,以飞翔的鸟儿为喻,表达了对自由与希望的追求,同时也暗示了对现实束缚的不满与反抗。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理想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困境的反思。

收录诗词(587)

贝琼(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海山秋晓便面

巫子门前吹飓风,一杯瀛海白浮空。

周回已吞赤县小,浩荡直与天河通。

方壶员峤不可见,弱水更在三韩东。

无人鞭石为梁跨万里,下拾明月龙王宫。

金鸡三叫呼客梦,日车夜衮波涛红。

楼居之人起相顾,白玉窗户光曈曈。

我愿羲和停六龙,岂不能长悬照下土,朝东暮西使人成老翁。

至今累累野葬悲英雄,六龙为我驻光彩,千古万古游无穷。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孤松图

峨眉古松寒不死,曾见仙人三洗髓。

霜摧雨剥雷震馀,千尺老蛟鳞甲紫。

城南桃卷千万株,乱后一株今亦无。

长身独立何偃蹇,正直自是神明扶。

形式: 古风

送袭封衍圣公孔希学还阙里

星斗光芒万丈腾,赐书连舸出金陵。

雁违青冢天将雪,马度黄河夜已冰。

博士经存终汉出,上公爵重自唐升。

喜闻手植庭中桧,翠接东蒙几百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送愚上人归越中并木奎方舟长老

天界归来亦已迟,庭松此日定回枝。

山中结社无灵运,海上留衣有退之。

鹤去云霄随锡杖,龙收风雨入军持。

西湖若见方舟老,为说三生梦里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