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六陵

六陵饶荆榛,白日愁春雨。

山原互起伏,井邑犹成聚。

偃折冬青枝,哀哀叫杜宇。

海水再桑田,江头动金鼓。

蹑屩一迁逡,泪洒攒宫土。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六陵的荒凉景象,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和历史的沧桑,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首联“六陵饶荆榛,白日愁春雨”以荆棘丛生、春雨绵绵的景象,暗示宋六陵的荒废与衰败,仿佛连白日都为这凄凉的景色愁苦。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荆榛象征着历史的荒芜,春雨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两者结合,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

颔联“山原互起伏,井邑犹成聚”转而描写山峦起伏、原野辽阔的自然景观,同时提到村落依旧聚集,看似生机勃勃,实则暗含对比,与前文的荒凉形成鲜明对照,暗示尽管自然环境依然美丽,但历史的遗迹却日渐消逝。

颈联“偃折冬青枝,哀哀叫杜宇”进一步描绘了冬青树的凋零与杜鹃鸟的哀鸣。冬青枝的偃折象征着生命的衰败,杜鹃鸟的哀鸣则寓意着历史的哀伤与怀念。这两句通过自然界的细节,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逝去时代的哀悼。

尾联“海水再桑田,江头动金鼓”以“海水再桑田”的典故,比喻历史的循环更迭,暗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会发生变化。而“江头动金鼓”则可能象征着战争或变革的到来,预示着新的历史篇章即将开启。这一联在对比中展现了历史的轮回与人类社会的不断变化。

最后一句“蹑屩一迁逡,泪洒攒宫土”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他踏着草鞋,缓缓前行,心中充满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哀思,泪水洒落在陵墓的泥土上,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切怀念和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宋六陵及其周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情关注和对生命意义的深邃思考。

收录诗词(407)

顾炎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主要作品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韵补正》、《古音表》、《诗本音》、《唐韵正》、《音论》、《金石文字记》、《亭林诗文集》等

  • 字:忠清
  • 籍贯: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
  • 生卒年:1613.7.15-1682.2.15

相关古诗词

颜神山中见橘

黄苞绿叶似荆南,立雪淩寒性自甘。

但得灵均长结伴,颜神山下即江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覃]韵

古北口(其一)

汉家亭障接山南,光禄台空倚夕岚。

戍卒耕田烽火寂,唯馀城下一茅庵。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覃]韵

古北口(其二)

岁岁飞鸿出口回,年年采木下川来。

川中鹿角都除却,便似函关日夜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古北口(其三)

白发黄冠老道流,自言家世小兴州。

一从移向山南住,吹角孤城二百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