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雪乱杨花,豆圆梅子,帘前渐觉消春意。

东风特为送春来,又教春去愁难避。

迟日窥帘,晴花落地,游丝拂逼行人袂。

平桥■绿自流红,莺声欲向斜阳醉。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鉴赏

这首《踏莎行》描绘了春末时节的景象,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自然描写。

首句“雪乱杨花,豆圆梅子”,以“雪”喻杨花之白,“豆圆”形容梅子之小,通过这两种看似不相干的事物,巧妙地将季节的转换与自然的变化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帘前渐觉消春意”一句,点明了季节更迭,春意逐渐消逝,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东风特为送春来,又教春去愁难避。”这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东风以情感,既表达了春风的到来,也预示了春天即将离去,引发了一种淡淡的忧愁。

接下来的几句“迟日窥帘,晴花落地,游丝拂逼行人袂”,通过“迟日”、“晴花”、“游丝”等意象,进一步描绘了春末的景色,阳光透过窗帘,照在地上的花朵随风飘落,细长的蜘蛛丝轻轻拂过行人的衣袖,这些细节都充满了生活的诗意,让人感受到春天即将结束的哀愁与不舍。

最后,“平桥■绿自流红,莺声欲向斜阳醉。”平桥上流淌着绿色的溪水,映衬着红色的花瓣,夕阳下黄莺的鸣叫声似乎也沉浸在黄昏的醉意中。这一句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还通过“醉”字,赋予了整个画面一种浪漫而略带感伤的氛围,表达了对美好时光即将逝去的感慨。

整体而言,《踏莎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深深眷恋和对生命短暂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98)

沈宜修(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山东副使沈珫之女,工部郎中叶绍袁之妻。工诗词,生三女皆能诗,母女相与题花赋草。因女死神伤而卒。绍袁集妻女之作,编为《午梦堂十集》

  • 字:宛君
  • 籍贯:苏州府吴江
  • 生卒年:1590—1635

相关古诗词

踏莎行.寒食悼女

梅萼惊风,梨花谢雨,疏香点点犹如故。

莺啼燕语一番新,无言桃李朝还暮。

春色三分,二分已过,算来总是愁难数。

回肠催尽泪空流,芳魂渺渺知何处。

形式: 词牌: 踏莎行

临江仙.对雪忆君晦寄六妹

窗外萧萧疏竹响,一帘柳絮轻飘。

暮寒庭院逼琼瑶。谢家芳玉树,相对在梅梢。

团扇空思歌白紸,湘天雁语无聊。

自怜杯酒独寒宵。故乡今夜月,剡曲泛舟还。

形式: 词牌: 临江仙

蝶恋花(其一)桂

蟾兔清辉浮碧树。帘榭横枝,恍惚淹留处。

画出淮南招隐谱。光寒却趁幽芳注。

叶底金鹅愁欲曙。蠹饵■■,以滴庐山露。

汉殿灵波奇艳吐。风来云外飘香暮。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蝶恋花(其二)竹

曲径扶疏栖凤羽。细数花阶,露冷桃枝聚。

历乱湘妃罗袜步。斑斑泪点浑难睹。

拂袖檀栾低映户。绿荫葳蕤,柯笛森如许。

仙人坛石遥相顾。琅玕粉拂红妆妇。

形式: 词牌: 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