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九日五首(其三)

五度秋光过古希,节名良是叹人非。

吾州大火前辛丑,问政山头伐木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翻译

度过五个秋天后,感叹时光变迁
节日名称虽好,人事已非

注释

五度:五个。
秋光:秋天的景色。
古希:古代。
节名:节日的名字。
良是:确实如此。
叹:感叹。
人非:人事已非,物是人非。
吾州:我所在的州。
大火:大火之年。
辛丑:干支纪年法中的辛丑年。
问政:询问政务。
山头:山上的。
伐木:砍伐树木。
归:归来。

鉴赏

这两句诗是北宋词人方回的作品,收录在他的《秋窗随笔》中。从这些行文看,诗人的心境颇为沉郁。他通过“五度秋光过古希”表达了对时光易逝、难以挽留的感慨。“古希”二字常用来形容稀少或罕见的事物,这里用以形容秋日,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不能复返的哀叹,也映照出诗人对于当前生活的不满与无奈。紧接着,“节名良是叹人非”一句,则更深化了这种情绪。“节名”指的是季节的名字,秋天的到来本应是一件喜庆的事情,但在这里,却让诗人发出“叹人非”的感慨,这里的“人非”并非直指某个人,而是泛指世间万象皆变,人心不古。整体上,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

至于接下来的两句:“吾州大火前辛丑,问政山头伐木归。”这里,“吾州”指代诗人的家乡或居住之地,而“大火”则可能是比喻用法,比如战争、灾难或者社会动荡。而“前辛丑”,若按照干支纪年推测,应该是一个具体的历史时刻,但在没有更多语境的情况下,很难确定确切时间。至于“问政山头伐木归”,则可理解为诗人对政治或世事有所追问,而“伐木”可能是指斧凿、修治之意,象征着对于生活的打造与期待。最后的“归”字,则意味着一种回归,也许是在表达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两句诗流露出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以及对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辛丑九日五首(其二)

世间何事不空无,万古年年九日徂。

最忆吾家先叔父,塘头一树紫茱萸。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辛丑九日五首(其一)

政恐登高枉断肠,今年恰值雨重阳。

晨兴中酒情怀懒,满眼黄花满屋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连夜书(其四)

腐儒休致懒弹冠,楼倚新秋午夜阑。

木德临参照南斗,江湖一稔百忧宽。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连夜书(其一)

独倚西楼夜渐深,下弦月欲近觜参。

立秋是日微微雨,病暑衰翁稍慰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