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十首(其二)

南方旧战国,惨澹意犹存。

慷慨因刘表,凄凉为屈原。

废城犹带井,古姓聚成村。

亦解观形胜,升平不敢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南方古老的战乱之地,悲凉的气氛依然留存。
豪情源于刘表的壮志,凄苦源自屈原的遭遇。
废弃的城池还留有古井,古老的家族聚集成村落。
也能欣赏这里的地理形势,但太平盛世不敢妄言.

注释

惨澹:形容景象凄凉、暗淡。
慷慨:指胸怀大志,充满热情。
刘表:东汉末年荆州牧,以仁义著称。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以忧国忧民而著名。
废城:被废弃的古城。
古姓:古老的家族姓氏。
形胜:地势优越,有利的地理位置。
升平:太平盛世,社会安定。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历史沧桑、抒发感慨之情的诗句,诗人以深沉的笔触勾勒出一个个曾经繁华而今已成废墟的战国旧地。开篇“南方旧战国,惨澹意犹存”两句,便设定了整个诗篇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哀伤。这里的“南方”特指楚国一带,而“惨澹意犹存”则是说那些战争和动乱所留下的悲凉情绪,至今仍旧萦绕心头。

接下来的“慷慨因刘表,凄凉为屈原”两句,更深化了这种哀感。刘表是东汉末年荆州的刺史,他不仅未能抵御外敌,还内部分裂,最终导致荆州的丧失。这里通过对比历史上的英雄与文人,诗人表达了对当时政局动荡、英雄末路的无奈和悲哀。

“废城犹带井,古姓聚成村”则是从景物描写转向社会现实的反映。一个个曾经繁华的城市如今只留下断壁残垣,还有那些遗留的井口见证着往昔的辉煌,而“古姓聚成村”则暗示了历史变迁之中,家族与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

最后两句“我亦解观形胜,升平不敢论”,诗人自言对于战略布局和天下兴亡之事有所理解,但对于如何能够使国家太平、人民安居乐业这一层次的深远话题,则难以妄言。这里流露出诗人的无限感慨,以及面对历史与现实,个人能力有限的无奈。

总体而言,这段诗句通过对历史战乱遗迹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英雄末路、国家兴衰以及个人的力量局限等深层次情感和思考,是一篇充满哲理且情感丰富的佳作。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荆州十首(其三)

楚地阔无边,苍茫万顷连。

耕牛未尝汗,投种去如捐。

农事谁当劝,民愚亦可怜。

平生事游惰,那得怨凶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荆州十首(其四)

朱槛城东角,高王此望沙。

江山非一国,烽火畏三巴。

战骨沦秋草,危楼倚断霞。

百年豪杰尽,扰扰见鱼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荆州十首(其五)

沙头烟漠漠,来往厌喧卑。

野市分獐闹,官船过渡迟。

游人多问卜,伧叟尽携龟。

日暮江天静,无人唱楚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荆州十首(其六)

太守王夫子,山东老俊髦。

壮年闻猛烈,白首见雄豪。

食雁君应厌,驱车我正劳。

中书有安石,慎勿赋《离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