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其二十一)

断壁苔花十里长,何年雄镇控西羌。

金瓶舍利行人息,筑塔当从阿育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乌鲁木齐地区的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充满了浓厚的边疆风情。首句“断壁苔花十里长”以“断壁”和“苔花”为切入点,生动地展现了边塞之地的独特风貌,苔藓在断壁上蔓延生长,形成了一片长达十里的绿意盎然的景象,既展示了自然界的顽强生命力,也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变迁。

接着,“何年雄镇控西羌”一句将视线拉回历史,提出了一个关于时间跨度的问题,即这片土地上曾经有过怎样的雄伟防御体系,能够控制遥远的西羌地区。这里不仅提到了军事防御的重要性,也暗含了对过往辉煌历史的追忆与赞叹。

“金瓶舍利行人息”这一句则转向了宗教文化层面,金瓶象征着佛教的圣物,舍利则是高僧圆寂后的遗骨,常被供奉于寺庙之中。这句诗描绘了人们在金瓶和舍利的庇护下,心灵得以安宁,行人心中充满了平静与敬畏。它不仅体现了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也反映了边疆地区人民对于精神寄托的追求。

最后,“筑塔当从阿育王”一句,通过引用古代印度国王阿育王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佛教文化在边疆地区的传播与影响。阿育王是佛教的大力推广者,他建造了许多佛塔,使得佛教得以广泛传播。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在乌鲁木齐地区建立佛塔,传承佛教文化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联想,展现了乌鲁木齐地区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以及宗教文化,是一幅融合了自然美、历史感与人文关怀的边疆风情画卷。

收录诗词(184)

纪昀(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春帆,晚号石云。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在文学作品、通俗评论中,常被称为纪晓岚。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政治人物,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

  • 字:晓岚
  • 籍贯:道号观弈道
  • 生卒年:1724年6月-- 1805年2月

相关古诗词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其二十二)

惊飙相戒避三泉,人马轻如一叶旋。

记得移营千戍卒,阻风港汊似江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其二十三)

开畦不问种花辰,早晚参差各自新。

还忆年前木司马,手栽小盎四时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乌鲁木齐杂诗之游览(其一)

秀野亭西绿树窝,杖藜携酒晚春多。

谯楼鼓动栖鸦睡,尚有游人踏月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乌鲁木齐杂诗之游览(其二)

斜临流水对山青,疏野终怜旧射厅。

颇喜风流丰别驾,迩来拟葺醉翁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