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卢宽所作,题为《觉华烟雨》,描绘了觉华禅宫在烟雨中的神秘景象。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虚幻又真实的境界。
首句“觉华禅宫隔烟水”,以“隔”字巧妙地勾勒出禅宫与外界的界限,仿佛它隐藏在一片朦胧的烟水中,增添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神秘感。接着,“楼阁斩然插天起”一句,通过“斩然”二字,形象地描绘了楼阁高耸入云的壮观景象,展现出一种拔地而起的气势,同时也暗示了禅宫的神圣与庄严。
“望中不见金碧辉,宛在空虚云雾里。”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禅宫的隐秘与飘渺。在诗人的视线中,虽然无法直接看到金碧辉煌的光芒,但禅宫似乎依然存在于云雾缭绕之中,给人一种若隐若现、虚无缥缈的感觉。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禅宗追求的空灵境界,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
接下来,“云雾朝昏阴复晴,隐隐映映明不明。”这两句描绘了云雾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美。朝霞初照,云雾渐散,阳光透过云层,使得禅宫时隐时现,光影交错,明暗相间。这样的描绘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赋予了整个场景一种动态的生命力。
最后,“何当放舟达彼岸,置我身世于蓬瀛。”诗人表达了自己渴望亲临其境,体验那种超凡脱俗、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的愿望。这里的“蓬瀛”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仙岛,象征着理想中的仙境。通过这一愿望的表达,诗人不仅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流露出对精神世界追求的渴望。
综上所述,《觉华烟雨》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成功地将觉华禅宫在烟雨中的神秘景象呈现在读者面前,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变幻,也传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