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夔龙在常熟游兴福寺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与禅意的深刻感悟。
首句“幼读常建诗,神往破山寺”,点明了诗人对常建诗歌的热爱,以及对破山寺的向往之情。接着,“此来日过午,挈伴寻初地”描述了诗人与同伴在午后探访寺院的情景,充满了探索与好奇。
“寺僧笑相迎,琐琐询姓字”则展现了僧人的热情与寺院的宁静氛围。诗人自比为隐士韩康,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镇日爱看山,愿续霞客记”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希望记录下这些美好时刻的决心。
“百年祇须臾,浮生本如寄”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与无常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生活本质的反思。最后,“万方正多难,一老已忘世”表达了面对世事艰难,诗人选择超脱尘世的态度。而“酒家何处有,山景谋一醉”则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禅宗思想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生活态度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