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月庵观灯

莲花深屋赏来曾,蔗碗寒浆渴饮冰。

月好自寻灯作伴,雪寒惟许酒为朋。

兴同老子复不浅,年与先生自此升。

东壁馀光愿终照,夜深羸马惯能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诗人于海月庵中观赏灯火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首句“莲花深屋赏来曾”以莲花象征高洁,深屋则暗示了环境的幽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之情。接下来,“蔗碗寒浆渴饮冰”一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甘甜的蔗浆比作解渴的冰水,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品尝美食时的满足感。

“月好自寻灯作伴,雪寒惟许酒为朋”两句,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生活情趣。在寒冷的冬夜,诗人独自寻找月光作为伴侣,与温暖的灯火相伴,而与酒结为知己,共同抵御寒冷。这种与自然和谐共处,与物相交的情境,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境界。

“兴同老子复不浅,年与先生自此升”则表达了诗人与古代圣贤的精神共鸣,以及对自身修为的期许。这里的“老子”和“先生”分别指代道家哲学的创始人老子和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诗人希望自己能够与这些伟大的思想家产生共鸣,并在精神上有所提升。

最后,“东壁馀光愿终照,夜深羸马惯能乘”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光明的渴望和对生活的坚韧态度。即使在夜晚,诗人也希望东壁的余晖能够照亮前行的道路;即便骑着疲惫的马匹,也能够适应并坚持下去。这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是对人生旅途中的挑战与坚持的写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859)

王鏊(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 字:济之
  • 号:守溪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450—1524

相关古诗词

送孙廷宪训导之夏邑

好在孙明复,皋比夏邑临。

春归孟潴野,云散砀山阴。

梁宋诗书古,江淮控带今。

睢阳双庙在,为我一追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二月雪

一冬天气暖如春,雪到春来见却频。

令敚东皇增料峭,冻含西岳献嶙峋。

郊原润洽晴为雨,窗户虚明夜向晨。

三白丰年称上瑞,如何宫柳漫含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赠杨君谦

夙怀抱悁独,行与世多忤。

京华二十年,壮志遂迟暮。

悠悠深巷中,尽日断来屦。

杨子独何为,逝言远相顾。

移家浊沟上,破屋终不去。

人问何以然,无乃以我故。

朝过讲道玄,暮过话情素。

君慕哀骀他,我思黄叔度。

相见各欣然,谁能诘其故。

我欲永从君,君且为我住。

无为忽去兹,云山恣高翥。

蓬蒿张蔚宅,依然还块处。

形式: 古风

送茹銮知唐县

南省曾看驱笔阵,中山坐见播风谣。

万家赤县仍为冀,千古青山尚记尧。

蟀蟋诗中怀旧俗,桑麻影里布新条。

国朝循吏今谁是,青史无令久寂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