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阮籍《咏怀》组诗中的第五十六首,阮籍是魏晋时期的诗人,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著称。在这首诗中,阮籍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来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自然界中光与暗、明与暗的对比,以及它们之间的和谐共存,暗示着人生的起伏和变化。"若花耀四海,扶桑翳瀛洲",以花的灿烂比喻生命的辉煌,而"日月经天涂,明暗不相雠"则表达了宇宙间光明与黑暗并存的自然规律。接着,诗人提出"穷达自有常,得失又何求",强调人生的顺逆都有其自然规律,不应过分追求或忧虑得失。
后半部分则转向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岂效路上童,携手共遨游",讽刺那些追逐名利、不分良莠的人。"阴阳有变化,谁云沈不浮",指出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朱鳖跃飞泉,夜飞过吴洲",通过奇特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不可预知性。"俛仰运天地,再抚四海流",表达了对宇宙力量的敬畏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最后,诗人呼吁人们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精神的自由与解脱:"系累名利场,驽骏同一辀。岂若遗耳目,升遐去殷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展现了阮籍深邃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生真谛的探索。